在清华大学校园里,最近出现了一辆奇特的自行车:它好像一只乖巧的宠物狗,不仅能根据指令拐弯、加速,还会自动绕开障碍物、跟着主人跑。
驱动这辆自行车的,是一块同时融合了类脑计算和基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新型芯片——这种融合技术有望最终实现人工通用智能。今天凌晨,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及其同事研发的这款名为“天机”的芯片,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的封面。
尽管阿尔法狗打败了人类顶级棋手,但这项技术只能用于下围棋。要发展高级人工智能,必定需要发展人工通用智能。
在现阶段,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一种是以神经科学为基础,尽量模拟人类大脑;另一种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导向,让计算机运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人工通用智能的最终方法之一是让两者结合,但由于两套系统使用的平台各不相同且互不兼容,极大地限制了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
为挑战这一世界级难题,从2012年起,清华大学集合计算机、脑科学、精密仪器、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等七个院系的科研力量,成立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希望通过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在这一领域实现产学研的全面突破,为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打破瓶颈。
“原则上,人工通用智能平台可以执行人类能够完成的所有任务,但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施路平说,这需要让芯片能够识别、处理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就好比在芯片上建起一座“巴别塔”,让不同种类的机器“语言”在这里找到能相互理解、沟通的“世界语”。
因此,该研究中心花费了大量精力,用以构建未来支撑人工通用智能发展的类脑计算芯片的框架,在经过反复研讨后,终于提出“异构融合”这一类脑计算芯片的设计理念。
在此基础上,施路平带领科研团队建立起芯片设计平台:小小芯片由156个计算核组成,包含了大约4万个神经元和1千万个突触。由于它可以同时支持类脑电路和机器学习算法,语音控制、视频处理、电机姿态传感器等不同来源、不同编码模式的数据,实现交互融合,最终实现高效的信息处理。
本次发表于《自然》杂志的已是天机的第二代芯片,如今,第三代芯片也已在研发中。据悉,清华大学已成立了科技公司进行产业化,近期已完成天使轮融资,明年可发布商用芯片。
“天机芯片全部采用国内可实现的集成电路工艺,目前采用28纳米工艺,今后还将不断优化,也可能采用更先进工艺。”施路平说,第二代“天机芯”具有高速度、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相比于当前世界先进的IBM的TrueNorth芯片,它功能更全、灵活性和扩展性更好,密度提升20%,速度提高至少10倍,带宽提高至少100倍。未来,天机芯片将通过代际更替,逐步向真正的人工通用智能逼近。
目前,该芯片除了应用于自动行驶自行车,还可用于无人机、自动机器人等应用场景。
作者:许琦敏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