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和快递柜长相相似的黄色大箱子成了沪上多所高校的“网红打卡地”:“黄箱子”,一个智能垃圾回收箱。只要师生们往这个回收箱里投入废弃纸质资料、塑料瓶等不同品种的可回收垃圾,他们的手机关联账户就会马上获得提现。
一年前,看好废品回收市场的前景,上海电机学院大四学生郇恒伟带领着小伙伴们创业。在自主研发出智能垃圾回收箱后,他们曾经尝试着在一些社区和高校等地“试水”,但一度市场反响平平。随着垃圾分类在本市的全面实施,“黄箱子”火了。
“最初创业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废品回收虽然是脏活,但未来应该有市场。”郇恒伟说,最早萌发创业的想法,是有感于“生活中的很多垃圾放错了地方”。其实,刚进入大学,郇恒伟就意识到,由于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校园大量的可回收垃圾就这样被浪费了。那么,能不能打造专门的回收箱,定点投放、定点收集再回收呢?在经过多次调研、测试后,今年5月,主修软件工程的郇恒伟研制出了第一台“黄箱子”,并在上海电机学院试运行,效果奇好。但“黄箱子”能否走出学校,未来能有多大市场,郇恒伟没有底。机会就出现在本月初,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施行后,郇恒伟的创业项目一下子火了起来。
“社会各界都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郇恒伟说,短短几天里,除了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向他打开了校门,如今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等不少高校也来主动询问。除了高校,各地的办公楼宇、景区甚至是企业,都向“黄箱子”抛出了橄榄枝,有些企业还提出,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定制服务。“我们公司的二十多个‘黄箱子’,已经走进十几个沪上高校的校园。”更欣喜的是,更多的订单还在从周边更多省市“飞”来。
废纸回收每公斤七毛钱,旧衣物每公斤两毛钱,塑料瓶每个四分……按照“黄箱子”目前能支付的回收金额,确实还略显“微薄”,但在郇恒伟看来,“黄箱子”更重要的价值是提供一种激励机制,帮助更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呵护住对环保的热情。
如今,郇恒伟忙成了空中飞人,时不时就得飞江苏、广东等地出差,为了创业,他甚至决定休学一年。不过,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创业路上,你永远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发生。出现了问题,就去解决。只要找准了方向,就值得坚持下去。”郇恒伟说,他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希望到今年底,这款垃圾箱能走进100所高校校园,年内投放量将超5000个,成为更多人的“打卡地”。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金婉霞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