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日前在全国政协“创新驱动发展”专题协商会上指出,中国与科技强国之间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技术的重视远大于对科学的重视。
袁亚湘在发言中谈到,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技术方面而不是科学方面。在基础科学领域纯自由探索以及不依赖大设备、大装置的原创性创新研究方面,我国与科技强国之间仍有很大差距。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对技术的重视远大于对科学的重视。
袁亚湘指出,目前,中国在科技政策、管理、评价等方面基本套用的是搞工程的方式。常常制定一个统一表格,要求不同学科填写,据此打分、排名。表面看公平合理,实际却没有尊重某些学科的自然发展规律。
袁亚湘认为,中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纯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如数学、理论物理等)往往不适合组织大的团队、不宜写出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通常很难得到大项目的支持。由于学科特殊性,基础学科需要在经费上得到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支持。他表示,要成为真正科技强国,必须在科学方面有一大批国际领先的突出成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不能忽视基础研究。
对此,他提出建议:
01
进一步改善科研环境。在人才评价、学科评估、项目评审中,应充分考虑各基础科学各自特点、采用各学科国际通行做法。如数学领域,看重研究工作在本领域学术影响和国际同行专家的公开意见。
02
对不适合组建国家实验室的基础学科领域(如数学、理论物理等),建议科技部根据其学科特点布局相应经费支持形式。在数学方面,建议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稳定支持“国家天元数学交流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03
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的比例。选择少量高水平的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给予长期、充足经费支持及给予充分学术自主权,将其建设成国际著名科研机构。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综合自人民政协网、中科成果创投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