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海:1974年1月生,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公司成立仅四年半,已拥有十几个领先的CAR-T(一种细胞免疫疗法)在研产品,五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
科创感言:新药研发十年一剑,又必须争分夺秒!
▲李宗海至今还不会开车,一是没有时间去考驾照,二来,他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驾驶上,不如多思考一些问题
一款创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往往需要十几年时间,科济生物却一次次“刷新”着速度:成立仅四年半,已拥有十几个领先的CAR-T(一种细胞免疫疗法)在研产品,五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国际首创的三项实体肿瘤CAR-T临床研究。
由于其卓越的转化研究成就,今天,李宗海成为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的获奖者之一。
速度背后,是科济生物整个团队的日夜奋斗。“人们常说新药研发十年一剑,其实何止十年;可是有多少病人在等着救命药啊,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作为公司创始人,李宗海时刻都在与生命赛跑。
目前,CAR-T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已在血液瘤治疗领域大放异彩,可对于实体瘤还没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手段。如果说血液肿瘤好比分布在血液里的散兵游勇,实体瘤则是据守于碉堡里的顽敌:药物必须先翻过人体血管、组织这些“山头”,抵达目标后还得保证“火力”。同时,还得找到药物关键靶点,一旦靶点失焦,这些CAR-T细胞将对人体产生大量毒副作用。
不可思议的是,李宗海和团队在全球第一个验证了GPC3蛋白是理想的肝癌治疗靶点。从找到GPC3到实验证明,他们只用了几周时间,但为了这几周,李宗海已经积累了十几年。2002年,李宗海进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863生物技术医药卫生专题专家组组长顾健人研究肿瘤基因治疗。虽然当时的技术和CAR-T并不直接相关,却为李宗海日后的新药研发打下了扎实基础。
▲李宗海正在带教学生
在攻读博士的三年里,李宗海做了七个课题。为了节省时间,他宁愿在离单位几步之遥的地方租房,却没有选择数十分钟路程的福利分房——在他看来,“时间能省一点是一点”。这数十载的分秒必争,为其换来了近80篇论文和120件专利。在全球仅有的十余个针对不同靶点的实体瘤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项目中,有三个是由李宗海首创并首次进入人体研究的。
两名肝癌晚期病患实现近四年无病生存、三名达到客观缓解;优化治疗组的五名晚期胃癌/胰腺癌患者中,四名达到客观缓解,其中一名完全缓解……临床研究捷报频传,可李宗海又想到了更现实的问题:未来这些新药一旦上市,国内病患能负担得起吗?
为此,李宗海带领团队打造了一套全流程的CAR-T药物生产制备工艺,从研发生产到检测全部自主完成,有望大幅降低成本。同时,为了加速研发及成果转化,科济生物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计划于今年5月在美国递交首个CAR-T细胞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尽管一切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可考虑到广大病患的迫切需求,李宗海希望,CAR-T药物的临床研究能够更快推进,力争到2021年实现第一个CAR-T产品在国内外申请上市。
作者:见习记者 金婉霞,图片均由科济生物提供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任荃、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