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垃圾分类细化能力堪称极致,而达到这种极致,他们足足花了近五十年时间。如今,日本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百回收。这种社会风尚的形成,依赖的首先不是先进的技术,而是全民对环境的敬畏和“小事从我做起”的高度自觉。
一场激烈抗议:垃圾问题就在每个人身边
日本垃圾分类的推行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市民层面开始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始于在日本各地进行的垃圾处理活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触发性事件,是1971年发生在东京的“垃圾战”。
当时,东京的垃圾全部送到集中分布于江东区等湾区的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但由于垃圾未经过分类,其中的厨余垃圾含水量很高,很难进行完全燃烧,产生了大量黑烟,导致湾区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卫生问题。
为了减轻湾区的负担,东京的各个区尝试在自己区域内建造垃圾焚烧厂。杉并区也曾经计划建一个垃圾焚烧厂,但因市民反对,最终没有建成。于是,大量垃圾急需运往江东区,此举遭到江东区民众的拒绝,他们和区长一起发起抗议活动,最终造成了混乱,成为著名的“东京垃圾战”事件。
事实上,当时在日本各地都出现了因垃圾处理而造成的紧急环境问题。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场激烈的抗议活动,民众才深切认识到,垃圾问题就在每个人身边,并由此达成共识,即垃圾问题需要大家公平承担,自区的垃圾不拿到别区处理,必须在区内建立垃圾处理厂,包括涩谷、池袋这些比较繁华的地区,也得有自己的垃圾处理设备和处理厂。
回收来的垃圾经过焚烧,可使垃圾大幅减量。但如果垃圾不经过分类就直接焚烧,会带来很多问题:厨余垃圾的水分会导致无法燃烧,产生含有污染物质的黑烟;塑料制品混在垃圾中燃烧,会产生致癌的二恶英;而如果垃圾中混有金属物质,燃烧过程中会熔解,并粘在燃烧炉底,带来新的麻烦。
通过宣传,日本在市民层面慢慢形成并强化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在建设垃圾焚烧厂之前,政府也会向市民说明,并确保分类回收的垃圾焚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针对市民最为担心的燃烧污染,政府还会定期对烟囱里的物质进行检测,并将数据向市民详细公布。
经过几十年努力,日本的垃圾处理越来越清洁高效,不少垃圾焚烧厂逐渐关停。
从五类到上百类:一年千次垃圾分类说明会
日本的垃圾分类极致到“严苛”,而达到这种极致,他们花了近50年时间。
广岛是日本最早开展垃圾分类的地区。起初,垃圾被分成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后来变成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对于垃圾怎么分类,当地居民也有过一段很长的混乱时期。
东京最早在上世纪30年代曾试图推行垃圾分类,后因故中断。据记载,为了让市民搞清楚垃圾如何分类,政府在最初的三个月,举办了上千次对话和说明会,参与市民约11万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京等日本大城市的垃圾产出量越来越大,以至于垃圾填埋场的空间严重不足。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提高资源利用率,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近五十年时间,将垃圾分类方法逐步细化,使之渗透到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
从最初将垃圾分为五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型垃圾、大型垃圾和有害垃圾,之后他们又将分类不断细化到上百种。
以日本环保城市北九州为例,1993年开始回收罐子、瓶子,1997年开始把塑料饮料瓶进行分类回收,2002年起设立荧光灯管定点回收……此后,他们对纸张、废电池等近十种有价值的资源,也开展了分类回收。
地方自治会经常与当地政府、学校联合,举办垃圾分类说明会,对垃圾循环利用的意义进行宣传和普及,还定期向周围居民发放宣传手册。
现在,日本各地都有自己的垃圾回收手册。福冈市的家庭垃圾规章手册共有8页,详细介绍垃圾丢弃条例和分类方法;神奈川县大和市的家庭垃圾分类手册用了14页,对多达700种名目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和回收说明;横滨市的垃圾分类手册长达27页,家庭主妇一般会在厨房里放一份手册,随时翻阅。
倡导重拾“2R”:从产品源头考虑减量和重复利用
循环型社会提倡的是3R:Reduce(减量)、Reuse(重复使用)、Recycle(再生利用)。但在对垃圾回收处理时,人们一度只关注了最后一个“R”,而忽视了前两个“R”。为此,日本近年来努力倡导“重拾2R”。
一些环保机构和组织正努力促进相关企业参与到“2R”的活动中来,从包装源头就考虑如何更方便垃圾分类回收,倡导市民提高物品的重复使用率。比如,旧的纸板礼品盒可用作存放文具、化妆品、袜子等的收纳盒,废旧纸板可改造成宠物的玩具等。日本的家庭主妇们会将超市盛放蔬菜水果的塑料盒,清洗后送回超市供重复利用。
在日本的家庭垃圾中,食品包装和各种塑料容器及制品约占60%。为了对塑料垃圾更好进行回收和处理,日本于1997年颁布了《塑料容器及包装重复利用行动纲要》,呼吁消费者、业内和政府相互协作,回收和利用塑料资源。
日本化学用品生产商昭和电工是塑料回收处理行业的先驱。该公司2003年耗资74亿日元建造了一座塑料回收工厂。他们采用热解汽化处理技术,可实现塑料制品零排放回收。
大型包装和聚酯(PET)瓶生产商东洋制罐,2008年开设了一家回收利用工厂,每年可回收2.7万吨PET瓶,这些PET瓶的来源主要是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通过复杂的聚合和提纯处理,废旧PET瓶可再生为用于合成PET的有机化合物。2016年,这项技术获得了日本经济产业省颁发的资源循环技术和系统大奖。
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和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升,废纸的循环利用也凸显出价值。废纸的再生处理方法简单,不仅有助于节省能源,还可实现垃圾减量化。
在日本,垃圾处理站被叫做“资源循环站”。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变废为宝,有的用于火力发电,有的用来建设蒸汽游泳池,从垃圾中提取金属制成原料,剩下来的垃圾渣则用来铺路和填海。东京著名的休闲娱乐区台场,有一半就是用垃圾填出来的。
如今,日本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百回收。这种社会风尚的形成,依赖的首先不是先进的技术,而是全民对环境的敬畏和 “小事从我做起”的高度自觉。
垃圾分类细节吐露人文精神
日本的垃圾分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细节中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
●丢弃的报纸会捆扎得整整齐齐;
●用过的喷雾罐一定要扎个孔,用以防爆;
●带刺或锋利的物品,会用纸包好再放入垃圾袋;
●饮料瓶都要进行简单水洗,去掉塑料标签和瓶盖;
●纸质牛奶盒会剪开、洗净并晾干再回收;
●厨房的废油,在日本是这样处理的:主妇们会自己掏钱去超市购买一种凝固剂,凝固剂倒入废油,油就成了固体,然后将固体的油用报纸包好,作为可燃垃圾处理。
●生活中,人们有很多环保习惯,比如会在自动售货机旁把饮料喝完,把瓶子留在旁边的垃圾桶里再离开。
●日本的食品及其他生活用品以纸包装、环保包装居多。从自动贩卖机购买一盒纸装饮料,价格中含有10日元押金,当消费者饮用完毕,将折叠好的纸包装投入旁边的自动回收机后,押金就会自动返还。
日本垃圾如何细分
日本的垃圾分类细化到上百种,体现出近乎严苛的极致精细。这里介绍其中主要的八种:
1.可燃物(每周收集两次)
包括:厨房垃圾(菜叶子、剩菜剩饭、蛋壳等“生垃圾”),碎纸(不包括厨房用纸、尿布、餐巾纸和面积大于明信片的废纸,它们属于 “资源垃圾”),塑料袋和包装纸,橡胶和皮革(包、鞋等),管子和其他塑料容器(牙膏管、食用油容器、酱油容器等),木屑及其他(小棍棒、烟头、湿毛巾、宠物粪便、宠物用灰沙、干燥剂、抗氧化剂等)。
2.不可燃物(每月收集一次)
包括:长塑料(塑料绳、软管、绳索),陶瓷器皿(茶杯、盘子、砂锅、花盆),金属,玻璃(花瓶、眼镜)和小家电(熨斗、收音机、吹风机、盒式磁带、电饭煲),其他(耐热玻璃、化妆品玻璃瓶、保温瓶、溜冰鞋、雨伞、热水瓶、电灯泡、一次性取暖炉、一次性和非一次性打火机、铝制品、金属瓶盖)。
3.超大垃圾
最长部分长度为50厘米以上的物品,被认定为“大型垃圾”。包括橱柜、书架、沙发、床、桌子等,超过50厘米长的毛绒玩具、自行车、排量60毫升以下的摩托车、电风扇、吸尘器、地毯和床上用品等。2米以上以及70千克以上的物品不收集,大型垃圾需预约处理。大型垃圾每10千克收取130日元的处理费(各地标准会有差异)。
4.瓶子和罐子(每月收集两次)
包括空的玻璃容器(必须取下盖子)、锡罐和铝罐。必须放在单独的垃圾袋中。5.可回收塑料
包括:饮料、酒类、酱油等塑料瓶,食品的各种容器、包装袋,方便面袋子,牙膏管,超市的网眼袋和购物袋等。瓶罐的塑料盖也属于可回收塑料,装食物的发泡包装尽量送到设在超市门口的回收箱。
6.其他塑料
包括容器、包装以外的塑料、录像带、CD及其盒子、洗衣店的口袋、牙刷、圆珠笔、塑料玩具、海绵、塑料鞋等。
7.资源垃圾
包括纸类(报纸、宣传单、杂志、蛋糕包装盒、硬纸箱等)、布类(旧衣服、窗帘等)、金属类(锅、平底锅、金属制罐子、空罐子)、玻璃类(各种酒瓶、调味料瓶、玻璃杯、玻璃渣)等。8.有害垃圾
包括荧光棒、干电池、体温计(用水银的体温计)等。有害垃圾必须与资源垃圾装入不同的垃圾袋,充电电池尽量送到商铺的回收箱。
回收规则和要求
1.装垃圾的不是塑料袋,而是指定的可燃垃圾袋,一般在超市出售。
2.不同类型的垃圾在不同的日期进行回收,市民必须按规定在收集日当天八点半前,将垃圾送到回收点。
3.如果需要丢弃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大件垃圾,需要支付特定的费用。通常垃圾越大,费用越高。例如,在东京涩谷,椅子的处理费是400日元,床垫是1200日元,沙发是2000日元。
市民可先在超市购买相应面额的垃圾处理券,贴在要丢弃的大件垃圾上;也可以打电话给当地的大件垃圾受理中心,申请上门服务。
作者:南祺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