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不吃肉会死星人,饭桌上大鱼大肉是必不可缺的,尤其红肉——主要是指烹饪前呈红色的肉,像是猪牛羊等牲畜的肉,反之,烹饪前后呈白色的肉,就是白肉,主要包括鸡鸭鹅等禽类以及鱼类。
但是,在你大快朵颐的时候,红肉可能也正在加重你心血管的负担,增加心脏疾病的患病风险! 这个消息对于爱吃肉的你,是不是当头一棒呢?
红肉导致心脏病?还是TMAO的锅
以前,人们一般认为红肉中高含量的饱和脂肪酸会影响心血管健康,但现在,红肉又有了新的罪状——TMAO。近日,来自克利夫兰的研究人员发现,相比吃白肉或素食的饮食方式而言,摄入红肉会产生一种叫做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的物质,TMAO与心脏、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风等密切相关。
▲TMAO的化学式
TMAO算是消化作用的一种“副产品”,肠道微生物将红肉消化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类前体物质TMA(三甲胺),TMA在肝脏中转化为TMAO。
TMAO会抑制胆固醇降解,而无法降解的胆固醇就会更多地沉积于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发生加厚、硬化,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进而更加容易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心肌梗塞和中风等疾病。另外也有研究表明,TMAO可以促进血小板凝聚,进一步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双管齐下,就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而且,日常摄入红肉越多,人体内TMAO的含量也就越多,同时肾脏排出TMAO的效率也会降低。TMAO的产生量增加但排出量降低,就会显著增加心脏疾病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倘若停止红肉的摄入,这一水平会回复到正常水平。
这项研究一共招募了113名健康的成人志愿者,将其分为三组:白肉组、红肉组、无肉组, 实验结果表明,吃了四周红肉的志愿者体内TMAO的含量大大增加,相比较吃白肉组或者是不吃肉组,这一浓度增加了3倍,最高甚至达到了10倍。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本来肾脏对TMAO有一定的排除能力,但食用红肉后,这一清除能力也有所下降,说明不同的饮食选择会改变机体肾脏的功能,影响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所幸,志愿者不吃红肉后,其血液和尿液中TMAO的含量就慢慢少了,逐步回归正常。
▲吃进去的红肉通过肠道微生物的作用生成TMAO,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并降低肾脏的排出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是不是面对桌上的红肉,感到不寒而栗,暗暗下定决心,明天开始就做一个素食者?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红肉除了可以提供优良的蛋白质,还富含锌、铁等微量元素,这都对身体大有裨益。虽然现在对红肉的推荐摄入量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但每天一两红肉还是没啥大问题的。其实,我们对红肉的态度,就跟对其他食材是一样的,应该遵循过犹不及、但不可不吃的方针。
同时,血液中高浓度的TMAO有助于预测心脏病发作、中风发生乃至死亡的风险。如今, TMAO检测也确实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医生可通过血常规检查确定TMAO水平,从而为病人制订预防心脏病的个性化饮食方案。
另外,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TMAO在体内的代谢产生途径,是否可以阻断这一途径来抑制TMAO的产生呢?科研工作者研发了一种新型药物,可以阻断肉碱转化成为TMAO的微生物通路,从而降低血液中TMAO水平。在动物模型中,该药物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凝血风险。虽然该药物暂时处于动物模型的研究阶段,但对于利用这一通路来防治心脏疾病,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希望各位朋友健康为重,遵循限量红肉的摄入原则,丰富多样食物的摄入,这样会对你的心脏好一点。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科学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