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仙女“嫦娥”飘飘然向浩瀚宇宙飞去,漫天星群中,她的目标只有那一个: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外的那座“广寒宫”——月球。
这已经是嫦娥探测器家族中的第四位成员。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机,从外观上看,两者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不过,她们的功能和任务却大不相同:嫦娥四号的目标不是月球正面,而是背面。她也将成为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到月球的背面去瞧瞧
月球背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要回到这些问题,就必须到月球的背面去看一看。
由于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所以几十亿年来,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而月球的背面则是一个谜题。
其实,无论从物质成分上、形貌构造上还是岩石年龄,月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覆盖着约60%的月海玄武岩,而背面几乎都是高地斜长岩;月球上共有22个月海,其中19个分布在月球正面,只有莫斯科海、智海、东海等3个很小的月海分布在背面;从形貌构造上看,月球背面撞击坑的密度明显大于正面……”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在答记者问时这样科普道。
这次嫦娥四号选择前往月球背面,就是为了深入了解月球。同时,天文学家们也期望嫦娥四号能够完成一个他们渴望已久的梦想——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这将是人类首次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邹永廖表示,在地球上,由于大气层的屏蔽作用,科学家无法开展低频射电的观测,如果能在月球开展低频射电观测,对天文学家来说,这可是一件大事。“由于月球正面会受到地球磁环境的影响,在这里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不好;而月球背面的磁环境则非常干净,有利于开展试验。”邹永廖说。
此前,欧洲太空局曾策划在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探测的科研项目,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迎接新难度,嫦娥自身先”进阶“
不过到了月球背面,一切情况未知,嫦娥不但得多长个心眼,还得强练体魄,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未知情况。据悉,嫦娥四号已针对月球背面复杂的地形条件、中继通信新的需求和科学目标的实际需要等,进行了适应性更改和有效载荷配置的调整。
在温度控制防护方面,为了保证所有设备在月夜零下180摄氏度的环境中不被冻坏,科学家们专门为嫦娥四号配置了同位素热源,它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为仪器设备“取暖”。为了更好适应月面昼夜极热极冷的严苛环境,嫦娥四号还进行了升级改造,所有设备均穿上了由关键材料制成的保护外衣。此外,嫦娥四号还针对行驶线路,进行了设计改进和试验验证。
在科学载荷方面,嫦娥四号巡视器继承了“玉兔”当年探月的国产“三大件”,即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和测月雷达,此外,还多了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这将是人类探月史上首次在月表开展这项探测活动。
除此之外,将离开嫦娥四号执行任务的巡视器也比”玉兔“有了更大的改良:它既不怕极热极冷的月球气候,又能完成更多新任务。
降落艾特肯盆地
当一切准备就绪,在太空漫行一段时间后,嫦娥四号将降落她在月球的新家——月球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
这个”新家“可不同一般,它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存在最大、最深的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度约12公里。”其90%的面积都分布在月球背面,只有一小部分在月球正面。“邹永廖说,借助这个有利地形,科学家们可以获取月球深部物质的信息。”
此前,美国、苏联都曾着陆并巡视探测过月球的克里普岩地体、斜长高地岩地体,只有这块艾肯盆地目前还是块”处女地“,静静得等待着嫦娥前来解密。”欧洲很早就提出想去艾肯盆地进行就位探测的设想,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实施。此次,我国抢先一步,相信会在科学上有很大的惊喜。“邹永廖说。
>>>附现场问答实录
那么,月球背面为何值得“走一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详解了嫦娥四号选择月球背面着陆科学上的五大原因。
原因一:月球背面着陆前所未有
月球背面那么大,科学家想去看看。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人类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已经有100多次。“但是从着陆就位探测来说,月球背面一次都没有。”邹永廖表示,“嫦娥四号一旦成功,标志着国际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着陆和巡视探测,这是创造历史的重大成就。”
邹永廖介绍:“无论从物质成分上、形貌构造上,还是岩石年龄上,月球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大约60%的面积,都被一种名为“月海玄武岩”的岩体覆盖,而背面则几乎是另一种岩体——“高地斜长岩”。同时,月球上22个月海中19个较大的月海都分布在月球正面,而月球背面只有东海、莫斯科海、智海等3个很小的月海;从形貌构造上看,月球背面撞击坑的密度明显大于正面;从年龄上看,月球背面则都是更加古老的岩石。
原因二:艾肯盆地——人类从未去过的“处女地”
嫦娥四号选择月球背面一个名为“艾肯盆地”的地方着陆。
目前,科学家把月球的大地构造单元粗略划分为三大地体,即斜长高地岩地体、克里普岩地体和艾肯盆地地体。
邹永廖指出,斜长高地岩地体和克里普岩地体,美国和前苏联都着陆巡视探测过,只有艾肯盆地地体没有近距离就位探测。“科学家相信,这块区域目前就近距离巡视探测而言,属于一块‘处女地’,在科学上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他说。
原因三:背面岩石更古老
“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邹永廖说。对科学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嫦娥四号前往艾肯盆地,必将获取更古老岩石的信息。
邹永廖表示,从时间维度上,如果我们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将对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大有帮助。
原因四:揭开“39亿年撞击高峰”之谜
艾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度约12公里,90%以上分布在月球背面。“这是目前所知整个太阳系最大、最深的盆地。”他表示。
对艾肯盆地开展探测有可能揭开“39亿年撞击峰值”的科学之谜。此前,科学家从太阳系撞击历史中发现一个奇特的规律,在地球、月球形成的46亿年历史中,撞击密度、频度和力度最高的时候,并不是最初的46亿年,而在39亿年,其原因困扰科学界已久。
“据科学家初步分析,艾肯盆地可能就是在39亿年撞击产生的。”邹永廖表示,“嫦娥四号到这里精细探测,也许会为我们打开‘39亿年撞击峰值’这个科学之谜的一扇门。”
此外,科学家为月球车探测艾肯盆地专门设计了一条“路线”,能够获取地形地貌、物质成分及浅层结构等信息,将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月球“综合地质剖面”。“这将对了解这个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和细节做出重大贡献。”邹永廖说。
原因五: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空白
嫦娥四号将到达的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观测场所,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的空白。
天文学上,不同频段的电磁波代表着来自宇宙的不同信息。目前,传统光学、红外及射电等波段的天文观测已得到长足发展。由于屏蔽作用,在地面上无法开展低频射电的观测。同时由于地球电磁环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不理想。
邹永廖指出:“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在那里开展低频射电探测,全世界天文学家都很感兴趣。”
在天文学家看来,能够在月球上开展低频探测,将在太阳爆发、恒星形成、星系演化及宇宙早期状态等科学问题有新发现。据了解,围绕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探测,欧空局曾制定过详细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中国探月工程率先实现这一目标,我相信在科学上会有很多产出。”邹永廖表示。
作者:金婉霞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