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悦阳
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一个特别环节,昨天下午,一场顶尖科学家与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对话,以小组讨论形式在滴水湖畔展开。对话以1至2位顶尖科学家和8至10位青年科学家为一组,每组讨论最终形成要点、关键词或漫画,并由一位代表归纳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学生杨鸿嘉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樊悦阳,在参与了这场特别对话之后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这次论坛的内容相当专业,能听懂吗?
杨:的确有些深奥,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亲耳聆听这些顶尖科学家对待科研的态度,才是最大的收获。
樊:我所在的这组,有位同学提问,如果一项研究做不下去了,即使咨询了辅导员也得不到答案,应该就此放弃吗?维尔切克(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让她坚持下去,他鼓励我们要勇于向最困难的课题进军。同时他也给出了建议:如果研究遇到了困难,不妨转身去做几个相对容易的课题,等到重拾了信心再回头攻坚。困难课题和简单课题可以穿插进行。
记者:怎么看待这样的对话交流?
杨:这里的科学家都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建议说,在科研上,对本领域之外的事情也要保持好奇心,这是我以前没想到的。我以前觉得,尽早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就行了。我之前的研究主要是在生物领域,其实我对计算机也很感兴趣。现在计算机的“算力”不断提高,也许以后我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帮助生物学研究。
▲杨鸿嘉
樊:对话交流很重要。你得经常和很多很多研究者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你想明白“哦,原来这件事我错了”,或者得到新的启发。
记者:未来的学习之路有方向了吗?
杨:我会出国学习,至于哪里还没有定,我感兴趣的还是生物这块。今天我也向陈赛娟院士提了问题,她告诉我,在她年轻时中国在血液研究上是很薄弱的,但今天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这也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研究方向。如果未来能在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进一步发出“中国声音”,我想这就是我梦想中的目标了。
院士点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
今天参加论坛的两位中学生,都曾获得过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奖项,还获得过一些国际竞赛的奖项。他们都是很有科研天赋的。我观察了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他们能够向顶尖科学家提出问题,准确提炼并记录科学家们话语中的闪光点,说明他们一直在主动积极地思考,也体现出他们对科学的向往。上海将会持之以恒地在青少年中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作者:沈竹士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