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月6日,科学科普博主@鳞虫寻踪发文批判@武艺DjWesley以博物旅行之名,行祸害自然之实的行为,引发关注。
日前,自称自然探险家的@武艺DjWesley在朋友圈发图宣传自发组织的苏门答腊热带雨林之旅自然营活动,并附上多张孩子们手拿蝙蝠合影的照片。
看到这些图片,网友们感到十分可怕,认为这种活动是置孩子的安全于不顾!并对武艺本人所称的“热爱自然与生物”产生怀疑。
要知道,暴露于蝙蝠属于狂犬病III级暴露,是风险最高的等级!
2
蝙蝠携带狂犬病这种连小说都提过的常识,组织者竟然无视其中的危险?
10月6日,动物+免疫科普博主@famfamfam发文详解了蝙蝠携带多种病毒的科普知识。
全文如下,一起来学习:
蝙蝠携带并能传播给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的病毒种类非常多,已经发现的包括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相关病毒、埃博拉、马尔堡、SARS、SARS样病毒、尼帕、梅南高、亨德拉等80多种。
我做输血/器官移植相关病毒的,这里别的病毒我不是特别熟悉,只讲一下狂犬。
狂犬病病毒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月鱼我们先不说好吗),但成年鸟类感染常能自愈,而且鸟类缺乏将其传播给人类的机制,所以通常说所有哺乳动物都可能成为狂犬病的传播媒介。
但特殊的是,只有蝙蝠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后长期携带而不发病死亡,发病后死亡率也不那么高,别的哺乳动物感染都会在几个月内发病,死亡率接近100%,而且蝙蝠体内的病毒载量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狂犬病相关病毒(定义自己去查)也几乎都是以蝙蝠为自然宿主。
因为快速发病死亡但又缺乏埃博拉那样的给力传播效率,并不符合病毒演化的逻辑,相当于是死胡同,所以通常认为只有蝙蝠才是真正和狂犬病病毒协同进化的宿主,其他哺乳动物只不过是不小心感染的溢出宿主,并不是狂犬病病毒的目标,只不过它侵染神经细胞的机制恰好是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的,所以具有广泛的感染范围。
今年上半年写的一篇文献,我简单讲一下。
研究对乌干达一洞穴内的埃及果蝠Rousettus aegyptiacus进行了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蝙蝠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独特之处,这可能是它们成为众所周知的病毒库的原因。
该果蝠的基因组中包含了大量与Ⅰ型干扰素和自然杀伤细胞受体相关的基因家族,超过预期水平,也高于已知的其他哺乳动物。
有研究表明,蝙蝠体内抗病毒免疫的激活和抑制作用比在其他哺乳动物复杂得多。蝙蝠有可能在感染早期缓解症状,并避免病毒继续增殖和对机体的全面攻击。最终蝙蝠实现长期携带而不发病,病毒也由此获得传播的机会。
换言之,貌似完全健康的蝙蝠可能与狂犬病毒处于“共生”状态,可是它咬你一口会怎样???
3
这种自发组织的自然营、探险营活动如何规范?其中涉及到的未成年人安全风险又如何防范?
作为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前,能否多做一些野外探险的功课?
亲近自然、学习科学知识还是要以人身安全为前提。如果参与了上述活动或类似活动,请务必在第一时间咨询疾控部门或专业医生,了解正确处置程序。
根据我国《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III级暴露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请广泛转发,让想亲近自然却不了解风险的家长孩子们都看到!
作者:张静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瞭望智库”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