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上,不久前完成“南海深部计划”西沙深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在给青少年讲述南海深部的海底世界
今天上午,上海科普大讲坛迎来第100讲——由不久前完成“南海深部计划”西沙深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讲述南海深部的海底世界,同时这也拉开了2018年“未来科学+”暑期科学营的序幕,在未来的5天的时间内,45名热爱科学、具备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的青少年将与11名科学大咖共度一段科学时光,其中包括四名院士。
让青少年接受最好的科学教育,这是上海科技馆打造暑期科学营品牌的初衷。历时九年,100期的上海科普大讲坛让上海科技馆积累了大量顶尖的科学家资源,而科学家们也越来越热衷于和青少年打交道。
为青少年做科普,再忙也要来
“大咖太多了,我的眼睛要被‘闪瞎’了。”在今天早上的暑期科学营开营仪式下,学生们看到嘉宾名单窃窃私语。11位顶尖专家中包括汪品先、张亚平、魏辅文、舒德干四位院士,还有一批多学科跨领域的顶尖专家,包括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夏志宏、李政道研究所资深教授季向东、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克隆猴团队负责人孙强等,研讨话题涉及深海探测、生物进化、基因科技、人工智能等。
在短短5天里汇集如此顶尖的科学家,难度是否很大呢?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娴却表示还行。她说,11位嘉宾几乎都在两三天里就给了回复,他们说再忙也要来。
汪品先是其中不确定因素比较大的一个。5月初,当宋娴静联系汪品先时,82岁的他正在南海上主持 “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的收官科考航次。“我准备亲自下潜到西沙群岛的海底去看一看,等这个工作收官我要休息一下,不知道7月初身体是否允许。”在回复邮件中,汪品先这样写到。5月30日,宋娴就收到了汪品先的确认邮件——我一定来。
在昨天汪品先演讲的PPT中,有一页的总面积和平均水深搞错了。“我年纪大了,这张PPT是我昨晚做的,不小心弄错了,请大家原谅我。”一句道歉更加折射出汪院士对青少年传播学知识的重视。
大咖讲科学,用不一样的方式和角度
为什么要请最顶尖的科学家给青少年讲科学?这个问题,或许你听一听汪品先的讲座就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比如他问,地球上最高的山是8848米,而最深的海沟有1.1万米,这是巧合吗?地球上最高的山和最深的海沟,对大多数参加科学营的孩子来说,这是从小就“掌握”的知识点,在上海科技馆的“地球家园”展厅,也明明白白告诉人们这两个数字,但有人去考虑过数字背后的原因吗?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科学大咖给青少年的,不仅是最前沿的一手信息,更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原来,组成山和大洋的岩石成分不同,组成山体的安山岩质密度为2.7克/立方厘米,而组成大洋壳的玄武岩密度为2.9克/立方厘米,正是这微小的差距,造成了地球上的山和海沟的极限不同。
“我们发现来参加科学营的青少年虽然知识很丰富,对科学热点甚至如数家珍,但是在知识背后多绕几个弯,问问他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他就不知道了,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大咖的讲解,让他们了解知识背后的故事。”宋娴说。
▲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
不是科学启蒙,而是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之路
“未来科学+”暑期科学营面向全国招收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在入营前,他们必须先填一份简历来接受筛选。“去年我们收到了200份简历,今年收到了800份,而最终挑选出的学生几乎都是有相关科技大赛经历的。”宋娴说,“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科学营不是做启蒙,而是真正把这批有潜质的学生引领到科学这条路上。”
45名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学生,几乎个个身上都有大赛光环。上海南汇中学高一学生方召杰曾获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等多个科学类奖项,上海市实验学校黄申祥去年就参加过科学营,其课题获得了“最科学”奖。从简历中不难看出,他们对量子计算、无人驾驶等新兴科学领域十分关注,为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感到自豪,并愿意为它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在科学营中除了会讲《“墨子号”量子卫星与网络》《人工智能到平行智能》等“专业”知识外,在临近结束时还请来了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讲《全球化时代的创新人才成长》,在短短五天时间内,最大限度扩大青少年的视野、为他们未来发展树立方向。
“我们期望从他们中能走出中国未来的顶尖科学家。”宋娴说。
作者:沈湫莎
图片:上海科技馆 提供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