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好企业和市民
就看愿不愿革自己的命
在浦东,一支进口口红的故事流传颇广。
外高桥保税区4号门附近,在码头与仓库之间,一个四面装有落地玻璃的上海外高桥国际化妆品展示交易中心体验馆今年夏天正式开馆。馆内,白色主调的各个展示区间装点着绿植,占地2300平方米的体验馆就像一个化妆品的“大世界”,来自全球各地的2000多种进口化妆品牌在此争奇斗艳。
过去,由于进口化妆品审批事权在国家食药监总局,企业每进口一种新化妆品,都要到北京提交材料、接受专家审评。为了进口一支口红,企业办事人员常要带着一箱子的产品资料、企业资料和样品,送到北京审批。自从浦东试点实施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审批改备案”改革后,这样的现象消失了。一支进口口红以前需要3到5个月的审批时间,如今5个工作日就可完成备案,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消费者能同步体验全球最新款的化妆品,这项改革还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
事实上,4年的上海自贸区试验,累计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和浦东从未忘记:
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
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
是种苗圃,而不是栽盆景。
服务全国,为全国改革探路,浦东责无旁贷。
而在改革的路上,要想求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真经验,就必须动真格,必须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刀刃向内。今年以来,浦东不断加快以自贸试验区理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在一个完整行政区域内一级地方政府的管理新体制、监管新模式,努力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
近日,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多了一个名叫“大家来找茬”的专窗,综合解答各类办事咨询的同时,还专门应对办事人的各种“找茬”。过去,企业和个人来办事,不仅要找对门,还要找对人,而这样一个“无差异窗口”,通过让办事群众找问题、提建议、谋策略,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办事效能。政府不再以管理者自居,而是积极向市场、市民“拜师求艺”,“找茬”窗口革的就是自己的命。
文化领域,改革探路也在进行。一直以来,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文化惠民的“剪刀差”却不时出现:政府送的文化,未必是市民想要看的。为了让街镇村居的居民享受到心仪的文化资源,也让文化公司、专业院团找到合适的受众市场,浦东举行了两场文化采购大会。此举就是为了去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对接。
期待一个
大大的“服”字
改革能不能深入、能不能成功,根本要看改革成果是不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老百姓关心什么、企业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给广大企业带来更多获得感,这个”服“字,浦东同样在一笔一画认真写好。
过去,镇级招商视野不广、把关不严,为了引进一些项目,还常常“兄弟打架”,互相比拼优惠政策,导致经济结构和效益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基层社会治理的力量不够强,人财物等资源不能互相匹配,降低了百姓的获得感。作为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区”的重要举措,浦东今年率先启动实施统筹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改革工作,直面区、镇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阻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事权责任不匹配、缺乏统筹各自为战、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努力建设高品质的浦东。浦东明确,“统”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而“放”则是要让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主体,也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