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革命”、家庭农场到生态农业,浙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三级跳”
在安吉鲁家村,一辆观光小火车串起18家家庭农场,村庄变成大花园。夏鹏飞摄
■本报驻浙记者 蒋 萍通讯员 刘海波
浙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浙江能否继续为美丽中国提供浙江经验? 日前,在浙江省江山市召开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上,浙江省委负责人表示,要全面创造农民群众的富裕生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好日子。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吹响浙江大地。
“美丽经济”喷涌释放
安吉县鲁家村只是浙北一个普通的小村庄。6年前,该村是出了名的穷和脏: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5万元,全县187个行政村卫生检查中排名倒数第一。“真的是脏、乱、差。找人来投资,人家进村一看,摇摇头就走了。”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说。
2011年,鲁家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起初,村集体账户上只有6000元,背负贷款却高达150万元。村班子通过乡贤捐款及各类项目资金凑了1700万元,用于村庄绿化与环保、修建道路、广场等惠民工程。“村庄蜕变始于‘环境革命’。村两委班子马不停蹄地给全村每25户分发了一个垃圾桶,为每个村民小组聘任保洁员,安排妇女队长监督,垃圾处理、河道保洁等措施也纷纷落地。”朱仁斌说,当时,少数村民觉得不理解,“怎么扔个垃圾还有人管”。但随着村干部们入户唠家常、谈期待,耐心做工作,慢慢地,村民们的心结解开了,荣誉感也强了,还经常主动到角角落落检查,看绿化管理、垃圾处理是否到位。2014年底的卫生评比,鲁家村华丽逆转,一跃成为全县第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让鲁家村看到了新的希望和目标,村两委决定瞄准‘美丽经济’,提升村庄自身‘造血’功能。”朱仁斌介绍,2013年鲁家村开始推行集体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打造了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并形成以“公司+村+农场”的“鲁家模式”,三方共同建设并实现利益共享。村里拥有49%的股份,公司拥有51%股份,从规划、营销到经营,全部“打包”给专业公司打理。
农场“活了”,村庄“火了”,“美丽经济”开始喷涌释放。2016年底,鲁家村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3.2万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朱仁斌说:“现在再回过头去学习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体会就更深了,村里富起来,靠的就是绿水青山,如今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自豪感都有了很大提升。”
据了解,湖州近年来通过打造优美农村人居环境,构建美丽风景线,鼓励老百姓开办民宿、农家乐,种植生态农产品,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国庆长假,湖州共接待游客67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0%,其中,乡村旅游独领风骚。如今,走在浙江青山绿水间,别致的农业休闲旅游景点比比皆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成新时尚,“生态宜居”成为浙江乡村代名词。
产业升级迈开大步
一入秋,诸暨市赵家镇榧王村的村民就进入了忙碌季节。随后的一个多月,村民们要将一颗颗果子去皮、晾晒、加工……忙碌中透着丰收的喜悦。“以前,村民只是单一的采果、卖果。如今通过果产品的深度挖掘开发,产业链大大延伸,从食用油到果酒甚至化妆品都有,有的香榧企业还从香榧种仁里提取了健康营养油和生命保健液体胶囊,高科技彻底颠覆了香榧果的传统形象。”诸暨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香榧皮为例,以前是垃圾,而且由于果皮酸性高、腐蚀性强,丢弃后还会污染当地环境,令当地百姓和管理部门头疼不已。2016年,香榧龙头企业冠军集团与韩国化妆品巨头SK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投资2.5亿元合作开发香榧精油及相关化妆品、药品,使用的原料正是香榧果皮。冠军集团办公室主任杨光明介绍,此举变废为宝,既解决了“香榧皮”生态垃圾,又有效延长了香榧产业链,使得百姓增收、企业获利,香榧果真正做到了从皮到仁都被“吃干榨净”。
“近年来,随着浙江实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科技在浙江传统农业升级中取得显著成就。科技下乡、科技转换及科技入股等多种方式增强和提升了‘三农’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浙江省农办综合调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浙江省农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农业总产值登上3000亿元台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66元。随着“美丽经济”的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推进,村美民富的画卷正在浙江大地徐徐展开。
(本报杭州12月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