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上海,一个充满遐想的未来之城。
为激励产业创新,弘扬信息化时代的工匠精神,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自今年8月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共有近七百位选手报名参赛。
活动创新采用了多赛事平行选拔模式,更广泛地吸引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案设计和软硬件技术人才参与。其中,“智慧城市”方案创意竞赛海选城市治理新方案、信息化应用技能竞赛比拼软硬件操作新技能、信息安全技术竞赛展开网络安全攻防战、工业机器人大赛让机器人一展风采、“领军先锋”评选智慧时代领头人。
在将近4个月的评选季中,经过激烈的初赛、复赛和决赛,105位候选人来到这个角逐场一展风采。经过资格认定、专家初评、大众网络投票、现场技能竞赛、现场答辩等环节,最终产生了 2017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领军先锋”各十名。
领军智城,他们用远见引领上海“新未来”
“我们会将包括智能知识库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入12345平台,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上海市民,支撑政府决策。”
“流利说的AI英语老师经欧标(CEFR)对比认证,学习效率较传统真人教学可提高三倍以上。”
“我们自主创新的智慧能源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模式,可以为建筑提供完整科学的节能及系统优化方案。”
……
2017年11月4日,2017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先锋”评选决赛现场,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为评委们展现了一个个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领军人物的风采。
从为上海做智慧顶层设计的延华智能,到聆听市民所有问题的12345;从用AI教你学英语的流利说, 到为城市消“堵”的共享汽车;从为上海地铁无线通信编织大网到智能控制每一座现代楼宇……在今年的这20位候选人中,中小企业领军力量逐渐兴起,中小企业代表占比近五成,具有创新活力的“智慧矩阵”正在形成。这些领军人才跨领域、多元化分布,本次决赛候选人涉及智慧应用开发、数据及服务支撑、网络通信建设及物联网感知建设等多个领域。本次20名决赛候选人中30-50岁的有19人,本科6人,硕士9人,博士5人,合计获得专利近八十项,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多项殊荣。
最终,十位选手当选领军先锋,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以创新实干助力智慧上海建设,他们所带领的企业,通过开拓智慧思维、研发智慧技术、创造智慧应用,成为“活力上海”“智慧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强有力的支撑。
他们,是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军人物;他们,是未来已来的上海“新未来”。
筑梦智城 他们用匠心绘就“卓越上海”
11月5日开始,“智慧工匠”选树的系列竞赛正式进入决赛阶段:集结资源为智慧城市做顶层设计、信息安全高手捉对网络攻防对抗厮杀、工业机器人细心搬运“汉诺塔”、“程序猿”们现场编程处理难题、智能硬件比拼实用和安全……五场比赛惊心动魄,谁将是上海这座智慧城市建设中“最牛的工匠”?靠实力说话!
未来已来为智慧城市寻找创意大师
利用基站定位数据、WiFi嗅探定位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等构成“城市天地人信息图”,加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人群拥堵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并与公安大数据联动,在地铁、火车站等公共区域识别犯罪分子……
在11月18日举行的智慧城市方案创意大赛上,这些旨在解决城市运营中“老大难”问题的方案,助力于上海智慧城市水平的提升,最终,来自上海电信陈国润提出的《上海市大人流风险预警系统》和来自依图科技吴岷提出的《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城市社区公共安全智能解决方案》获得一等奖。
陈国润提出的“人流密集区域的安全控制及疏导解决方案”,为大城市人流拥堵隐患提供了来自运营商“独有”的智慧解决方案。同样是服务于城市大人流管理,来自依图科技的创意方案则是借助其成熟的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公共区域内的摄像头采集录入路人脸部信息,从而与其大数据库内的人脸信息相对比,掌握犯罪分子的动态。这套系统的核心在于人脸信息大数据库,以及比对精准度。
实际上,这次大赛上涌现出来的不少创意方案都和民生热点问题相关。此次上海智慧城市方案创意大赛从报名、提交解决方案作评、初赛专家评审到决赛现场演讲和展示,历经三个月,吸引了来自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数百位优秀人才报名参赛。参赛者聚焦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环境保护、为老服务等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进行了积极破解,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性、有效性的解决方案。
机器人之手 为智能制造寻找未来
11月15日,在上海闵行区科技广场举行的“临港杯”信息化应用技能(硬件)大赛工业机器人应用竞赛决赛上,从全市275名能工巧匠中选出的10名参赛选手,竞赛内容是操控工业机器人将七层道具按照“汉诺塔”规则进行搬运,最终在一根柱子上呈现出完整的“智慧工匠”和“临港集团”LOGO。
本次比赛的冠军,是来自上海广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电气及机器人工程主管邓尉。邓尉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机器人自动化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有很深的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编程调试、故障维修、选型方案等等邓尉全部了如指掌。基于日常工作经验的累积,邓尉本次决赛非常从容地选择了最高难度的操作,最终以18分50秒的优异成绩获得了本次决赛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名额。虽然对机械臂已经非常熟练,但在比赛前一天的预演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调试速度等问题现场出现了机器人运行不稳定、抖动等情况,最终邓尉通过合理调整机器参数解决了这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工业机器人竞赛所配用的工业机器臂中有两台分别为中科新松有限公司以及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这也是首次采用国产工业机器人进行技能竞赛。
代码跳动,为智慧城市“软实力”加油
在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软件行业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本次2017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暨“临港杯”信息化应用技能大赛软件技能决赛,突破性地将技术技能比赛与专家答辩形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给予了选手一个施展技术水平的舞台,也安排了专家从多纬度考核选手的综合素质,以期选拔出真正符合“匠人”精神,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引领软件行业前行的人才,共有113名来自全市各行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报名参加,经过初赛的角逐之后,最终15名选手进入了决赛。
本次参赛试题是围绕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进程,采用业界热门的Java单元测试框架Junit来进行考核,选手在完成每道题的过程中需要处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试题给出的语言代码,独立编写一段脚本代码去测试代码运行结果的所有可能性;二是找出试题代码在变异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的bug并进行修复。
2个小时内完成两道题,看似时间充裕,实则相当紧张。2小时高强度的技术比拼,真正展示了15位入围决赛选手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的技术水平。
最终,来自上海亿通国际股份公司的朱敏与来自上海迪艾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张兴镇获得了本次比赛一等奖。
“黑白分明”,为信息安全筑一道墙
近年来,网络攻击层出不穷,实际上,网络空间的对抗,也就是网络安全人才的对抗。在2017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暨“联通杯”信息安全技能竞赛上,10名杀入决赛的网络安全技术大牛,组队“厮杀”。最终,上海豌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宋国徽积分以大比分领先,荣获唯一一个一等奖。
这次比赛采用国内和国际上主流的CTF竞赛形式,CTF全称为网络攻防对抗夺旗赛,解题过程主要通过离线分析或在线交互方式完成技术挑战和获取题目答案,提交验证正确后给予题目分数。CTF竞赛主要考查参赛选手的技术实战能力,竞赛题目覆盖Web安全、安全运维、密码学、移动安全、逆向工程、二进制漏洞挖掘等信息安全实战技术。
在非专业人士看来,这样的比赛内容可能显得略微晦涩难懂,但实际上,很多题目与生活中的场景息息相关。比如在逆向工程类型有一题是“像素点的秘密”,这套题目采取的是图片隐写技术,即一张照片上隐藏着一般人看不到的信息,只有通过一定的“解密”方法才能解开这些隐藏着的信息。
在这次入围决赛的十支队伍中,运营商团队占了半壁江山,有5支队伍来自运营商,比如三位三等奖的获奖者中,有两位来自上海电信。一位评委如此点评:这两年,运营商积极参与世博会、亚信峰会、G20等各种重大网络安全保障任务,技术练兵的机会多,实战中培养锻炼出了一批信息安全人才和领军人物。
智能硬件,为生活解决悬而未决之难题
“为什么你们的产品定义成纳米级的应用?”,“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在产品的研发中你是如何担当的?”11月10日下午,10名选手在专家们专业而又“吹毛求疵”式高标准提问下,对自家公司研发的信息化前沿技术硬件作品,做了详细的阐释。最终,英华达科技有限公司机构工程师董汇丰以凭借参赛作品“YS01机械手臂”获得一等奖。
这场面向工业的硬件比赛,让人看到了行业更多的可发展性。上海航天局第八〇二研究院技术经理杨斌带来的参赛作品“基于视觉SLAM的移动机器人”影响的是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意图让机器人替代叉车工。它通过定位与地图构建系统、导航系统、多机协调系统,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搬运货物。较为遗憾的是,该项目刚刚初步完成远离样机研制工作,还有人等障碍物速度过快无法识别等难题悬而未决,最终杨斌获得优胜奖。
此次智能硬件设计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市242名选手围绕生产、服务等场景运用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分析、自动识别、人工智能等信息化前沿技术硬件作品,通过初选、决赛等环节,共有十家单位的选手晋级决赛。
文汇报记者 叶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