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晶卉
不出意外,每年“双11”都会迎来一个创纪录的销售数据,但今年的数据似乎尤其靓丽:昨天上午9时00分04秒,天猫交易额已破1000亿元,比去年整整提前了10小时;京东则宣布,截至昨天早上7时46分58秒,从11月1日至11日累计下单金额超过1000亿元。
无论哪一份数据,都大大超乎外界预期。乍一看,“双11”线上销售额好像并没有出现“审美疲劳”,反而再创新高。但“双千亿”的背后究竟有没有水分,有没有什么玄机呢?
天猫京东对掐数据作假
天猫和京东双方“火拼”销售数据,不料却触发了一场口水战。
对于“如何看待京东宣布‘双11’期间11天下单金额达1000亿元”这一问题,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直播时吐槽称:“不得不承认京东数学很好。只要京东自己愿意,可以把一年的下单金额都算成‘双11’跨年大活动的下单总额,能让自己开心不是一件坏事,这样天猫一天的交易量肯定超不过京东一年的了。”王帅表示,这已经是京东近年第七次调整其数据统计口径。
对于天猫的指责,京东集团CMO徐雷随即公开反击:“你家可以提前预售20多天,然后算一天销售额,那我家就不能正常开门做买卖只算11天购物季销售额了?这不是数学问题,这是逻辑问题。”
天猫京东高管对掐的背后,都直指同一个核心问题———“双11”的数据透支。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教授卢向华观察认为,今年的预售尤其“狠”,商家普遍采取定金方式为“双11”当天的“收割”预热。不少消费者向记者吐槽称,“双11”前期,网购几乎是停滞的,商家都把店铺内其他商品的价格调高了,低价商品则进入预售模式,这意味着,要么白白“被斩”,要么乖乖付定金等到“双11”付清尾款,这是变相的数据透支。
线下数据也变线上业绩了?
今年“双11”的数据,或许还不仅仅包括前期的数据透支,线下的销售额也变相“走”到了线上。
阿里巴巴CEO张勇曾透露,“双11”期间,天猫联合百余品牌在全国12个城市的50大核心商圈开出60家新零售快闪店。昨天下午,记者在沪上多家商场走访发现,这些快闪店主要用于为线上导流。在大悦城门外的快闪店,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这家快闪店已经开了11天,店内的商品仅限于展示,消费者只可扫描二维码登录天猫,在“双11”当天付款优惠,线下无法购买。
天猫与商家合作打造的10万家智慧门店也是如此。惠氏旗下奶粉品牌启赋今年与天猫合作了1000家智慧门店,其负责人透露,消费者可以通过阿里会员码支付,享受线上“双11”优惠,同时在线下门店直接提货。
记者从天猫方面了解到,根据“双11”的数据录入标准,当天的交易额为通过天猫链接到支付宝的交易额,所以商家的线下交易并不算在内。但事实上,记者发现,线下门店的大量支付都是通过引导消费者扫码进入天猫完成的,实际被纳入到了“双11”的成交额中。
有分析人士认为,线下也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明年天猫与品牌商家合作的智慧门店更多,那么,源源不断的线下数据都能转化成“双11”销售额,这个数字可能就更光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