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启哲
今年全国多地掀起“武戏热”,上海趁热打铁,老戏重排———时隔一个甲子,风靡沪上的连台本《七侠五义》的头本,将再度搬上舞台,于本周末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与观众见面。
《七侠五义》是上海京剧院创作的第一部连台本戏,于上世纪50年代末首演。此次复排的消息一发布,戏迷圈反响热烈。还有外地戏迷留言要组团来看“御猫”展昭与“锦毛鼠”白玉堂的故事。前天,在逸夫舞台举办的《七侠五义》导赏会,吸引了老中青几代戏迷的热情参与,许多年轻人走上舞台拿起道具,向主创学起了一招一式。
“打家底的活儿”,是周信芳推动的上海京剧院首本连台本戏
京剧《七侠五义》改编自同名小说,后者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1957年,在时任上海京剧院院长的京剧大师周信芳的推动下,《七侠五义》 作为京剧院建院以来第一部连台本戏在沪上首演。改编过程中,主创摘选了小说中的经典段落,保留了原作中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以京剧舞台的生旦净丑行当呈现,加之唱做武打并重的编排,让该剧头本上演时就几乎场场爆满。此次复排导演陈金山,参与了当年的首演,他还记得演出票是一个月一个月售卖的,“二月售罄,预售三月,足足演出半年”。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京剧院重排《七侠五义》,反响依旧热烈,一轮演出足足20场。这也是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到京剧院工作后看的第一出戏。台上满台生辉、英气逼人,台下翘首以盼、叫好不断的热闹景象,让他一直记到今天。他说:“我甚至遇到一个老人家,连买了10场的票,就为了看汤俊良饰演的白玉堂。”这也让他看到了在戏曲市场逐渐繁荣的当下,重新打造编排吸引新观众的可能性。在单跃进看来,这出戏更是“打家底的活儿”:“海派连台本戏 《七侠五义》 是京剧院的优秀经典保留剧目之一,作为海派京剧的大本营,上京有责任有义务将经典海派剧目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又隔30多年,此次复排,第一代“翻江鼠”蒋平的饰演者孙正阳成了艺术指导,第二代白玉堂汤俊良成了表演指导,为此次演出的第三代80后演员傅希如、郝杰、杨扬、鲁肃授业解惑。接下这一出老戏,年轻人也很兴奋,展昭的饰演者吴响军为了表现好这个擅长轻功的“御猫”,一个月瘦身十几斤。傅希如工文武老生,而角色白玉堂则以短打武生应工,连日排练让他胳膊也抬不起来。排练场上,一场包公府的激战,四五个演员一齐从高台翻下没有丝毫含糊,让老先生在旁边看得很激动———演《七侠五义》也给年轻演员提了气。
保留全部经典内容,武生武旦武丑将在台上大展身手
此次复排,主创在过去版本上再次进行提纯和改编。陈金山说:“这一次《七侠五义》 将集中体现众江湖义士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侠义精神,凸显他们机智勇敢、惩恶扬善,为人仗义的特点。”
在文本上,担任此次复排剧本整理的冯钢告诉记者:“头本演出总时长原本为三个半小时,此次缩减了45分钟,将一些琐碎的场次和重复的叙述情节进行合并,使演出更紧凑明快,人物角色的行为脉络更清晰鲜明,也更贴近当代观众的观演习惯。”不过他也向观众保证:“经典内容全部保留! 请老观众们到剧场来检验!”他的一席话让台下立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叫好,足见观众对老版《七侠五义》的认可与喜爱。
作为一部展现侠客义士的作品,精彩的武戏开打场面是最大看点。届时,武生、武旦、武丑将在台上大展身手。尤其是展昭身陷“螺蛳阁”这一段,为闯过白玉堂设置的重重机关夺回宝物,在舞台上的机关布景配合下,演员跌扑腾挪,让观众跟着心惊肉跳,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凌空飞渡”的侠士。
在唱段上《七侠五义》也毫不逊色。在表现白玉堂欲与展昭一决高下、众人上前劝解的情节时,就有一段你一句我一句的“连弹”,由卢方、展昭、白玉堂等七人轮流演唱。这也是人物众多的连台本戏所特有的热闹场面。此外,即便是京剧传统戏中的舞台形象,也有独特的刻画,以“麒派”老生应工的包拯虽仍是黑面,但脸谱勾画、髯口、穿着等与其他传统戏中的净角包公不同,有着浓郁的海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