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界博士在巨型稻田介绍情况。)
由夏新界领衔的我国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努力,试种成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目前已齐穗进入成熟期——昨天是世界粮食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选在长沙县金井镇试验田现场,向媒体展示了优质超大超高新品种水稻。
这种巨型稻,父本材料株高2米,单穂500粒以上,单季产量可超过800千克/亩。配合科研团队发明的无抗健康分子养殖配方,创建出新型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比现行常规种养模式至少翻一番。
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现场对其评价:“巨型稻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水稻新种质,生物产量很高,期待接下来能够在收获指数上进一步提高。”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等单位对其指纹图谱检测,确认巨型稻是一种水稻新种质材料。现已初步构建巨型稻“湘巨1号”的指纹图谱,并向国家农业部提交了巨型稻品种权申请。
(试验田管理人员在高似芦苇的巨型稻田察看长势。)
(巨型稻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
超高水稻口感上佳
稻米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一半以上人口主食稻米。随着全球人口色增长与耕地面积的减少,提高产量仍是当今水稻育种领域的首要目标。我国虽然在水稻矮杆化育种,高产杂交水稻等研究方面成绩斐然,但水稻产量的收获指数已接近植物生理学家认为的上限,因此要想在产量上有较大突破,必须培养出超大生物量的“大个子水稻”。
首席研究员夏新界介绍,这种长势像芦苇的巨型稻口感佳,好吃,不仅克服以往水稻高产不优质的弱点,稻米镉等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上,它还适合粮渔立体种养结合,稻杆可作青贮饲料等特点。
(现场展示的巨型稻制成的米饭。)
海归“农夫”报国赤城
“我个头1.75米,巨型稻比我还高,接近2.2米。”夏新界在试验田里向记者挺直腰杆与巨人稻比拟高度,水稻个头足足比其身高超出了40多公分。
(巨型稻比人还高。)
夏新界是巨型稻培育的开创者,他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20余年。2007年他毅然放弃美国的高薪职业,怀揣一颗科研报国的赤子心,投身祖国的怀抱,回到湖南当起了“农夫”。他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和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巨型稻。2017年在又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采用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稻田可混养的小龙虾,青蛙、泥鳅等。)
立体种植粮渔双收
巨型稻比一般常规水稻的生物量大50%以上,每亩可增产15%~20%。”他介绍巨型稻健壮结实,茎秆直径粗约1厘米,光合作用充足,不光抗病、抗倒伏能力强,还能为植株带来充分的营养,为水产、哺乳类动物遮荫避凉,提供最佳栖息场所。“青蛙以水稻上寄生的虫子为食,同时,鱼、青蛙、泥鳅等动物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夏新界说“巨型稻”实现全程无抗(生素)养殖,通过采取“巨型稻+青蛙+泥鳅+鱼”的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
据悉,巨型稻新种质及相关品种的成功研发,不仅获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专家的认同,还与袁隆平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将通过多级杂交配种组合筛选技术,开展巨型稻杂交组合超高产攻关的研究。
撰文、摄影:谢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