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
“色叶片林”令人向往世博文化公园对标“世界级”
7.6公顷启动区以红、黄色叶为主,构建森林湿地草坪多重层叠景观格局
7.6公顷启动区以红色叶、黄色叶为主,整体打造疏密结合、层次变化的色叶片林景观。图为世博文化公园效果图。(上海市规土局供图)
■世博文化公园以“在历史叠加中重生”为设计理念,运用水、地表、人文、自然等元素,演绎一次承上启下的蜕变,塑造大疏大密、大森林大草坪的景观格局,打造循环再生、自我更新、开放共享、时代感鲜明的世界级文化公园,是上海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生态和文化标志
■设计亮点:两条轴线
东西世博绿荫轴:以紫藤花架统一形态,带来声光秀、生物能、科技轴和创意街四个序列的体验
南北山水轴:由“黄浦江—世博环—星光草坪—温室—生态山”组成
■文汇报记者 史博臻
记者昨天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市民群众关注的世博文化公园已启动建设,启动区位于公园东北侧,面积约7.6公顷,定位为“色叶片林”,以红色叶、黄色叶为主,体现春景秋色的宗旨,突出林冠线的丰富层次,整体打造疏密结合、层次变化的色叶片林景观。
随着日前控详规划获批,世博文化公园的轮廓愈加清晰———“它是上海完善生态系统、提升空间品质、延续世博精神、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重大举措之一,突出生态性、文化性与公共性,定位为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大公园。”它将以“在历史叠加中重生”为设计理念,运用水、地表、人文、自然等元素,演绎一次承上启下的蜕变,塑造大疏大密、大森林大草坪的景观格局,打造循环再生、自我更新、开放共享、时代感鲜明的世界级文化公园,是上海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生态和文化标志。
城市公共生活“潜力板块”
今年3月底,上海将建世博文化公园的重磅消息传出,不少市民兴奋地直呼这将是“上海的中央公园”。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凝结在城市中心公共空间之上的生活品质充满憧憬。
和陆家嘴一样,后滩拥有黄浦江滨水凸岸的地形优势,在过去数百年间,这片土地经历过由滩涂湿地到农田水网再到沿江工业基地的变迁。2010年,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为其翻开了崭新一页,代表了该区域在后工业时代的重生。日积月累,后滩已建成的滨江湿地公园和保留下来的世博场馆都成了独特资源。因此,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段拿出188公顷土地修建公园,令外界刮目相看。
“伟大的城市诞生伟大的公园。”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屡次听到的愿景。从追求资产升值的“黄金地块”,到城市公共生活的“潜力板块”,世博文化公园乃至整个后滩地区即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城市生活“打开方式”———提供的是公共空间,面向的是全体市民,丈量的是以人为本,彰显的是城市价值。世博文化公园希冀成为展现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集中窗口”。
据了解,上海对于这片土地的思考早在世博会开幕之际即已开始。世博会结束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即着手编制覆盖世博园区以及周边衔接地区共5.28平方公里面积的结构性规划。彼时,世博文化公园所在地被定义为“城市战略发展的备用地”。之后七年间,围绕其后续利用的讨论,历经多轮方案论证、研究和比选。如今,终于一锤定音。
设计亮点在于两条轴线
世博文化公园的诞生与深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市规土局和上海地产 (集团) 有限公司作为规划建设主体,曾开展“世博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概念方案国际征集”,按照黄浦江核心滨水区域开放共享的大型公共绿地目标定位,以及“有内涵、有亮点、有深度”和体现前瞻性、创新性要求,邀请五家知名设计公司同场竞技。征集过程中,浦东新区政府、市绿化市容局积极参与。规划公示和市民意愿调查期间共收到2万多份市民意愿调查表、1800多条金点子方案,主要涉及世博文化传承、建立主题场馆、公园形态、植物特色、配套设施、智能化、特色景观、科普意义和周边交通等方方面面。这些意见建议已在规划方案编制中予以考虑。
根据上海地产 (集团) 有限公司发布的规划建设情况介绍,世博文化公园的设计亮点在于两条轴线———东西世博绿荫轴、南北山水轴,由此串联温室花园、世博环、双子山等多个片区。其中,世博绿荫轴东西向握挽轨道交通13号线站点和上海大歌剧院,以高6至8米、宽12至15米的紫藤花架统一形态,带来声光秀、生物能、科技轴和创意街四个序列的体验;“黄浦江—世博环—星光草坪—温室—生态山”组成的南北山水轴线,将公园内不同地标串联起来,南高北低,展现山水意境。
世博文化公园将成为延续世博记忆的重要承载区、彰显文化内涵的集中体验区、上海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生态实践区。基于上述愿景,原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意大利馆、卢森堡馆和俄罗斯馆经改造后将用于公共服务,其外部空间可考虑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建筑艺术创新等展示场所,将引入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吸引市民参与。谈及原因,相关人士透露,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被保留下来的场馆,在建筑质量、造型上均富有特色;其二,位置集中,拟在此基础上规划一个紧凑的“世博环”。与此同时,有关方面将梳理主要道路,在周边交通畅联、地区交通可达的前提下,取消对公园分割较大的路段,并对保留的现状路网进行透水处理。市规土局解释称,考虑到地块从世博展示区转型为城市公园,功能发生了变化,内部道路也应随之调整,保障绿地连续、活动开敞。后滩公园基本保持原状,未来会增添与世博大道连通的人行过街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和技术的试验田
世博文化公园将秉持以绿为主的理念,实现70%的绿地覆盖率,突出中心城大规模绿地的生态影响力及绿色技术应用的示范引领。
世博文化公园与浦东滨江开放公园、后滩湿地公园、前滩体育公园、三林楔形绿地相连,因此整体设计将综合考虑地区生态格局,从黄浦江全流域生态走廊角度完善区域水绿生态网络骨架,且以大片绿地与湿地、水体为设计主要元素,扩大地区生态效应。
具体来看,通过回收污染地表和建筑,将场地内工业地表重塑为“生态山丘”,与温室花园的“水晶山丘”形成对望映衬的“双子山”;星光草坪是容纳日常与大型活动的多功能公共空间,从江边至腹地,分为全景观赏点、庆典空间及游乐草坪三部分,同时也是海绵系统的重要构成;750棵保留乔木和1.8万棵新种乔木,形成探索自然、亲近自然、修复生态的七彩森林———静谧林、落羽林、环翠林、潺光林、嘉卉林、知音林、珍宝林,四季皆景,美不胜收。
世博文化公园是个大公园。让市民容易到达、愿意驻留、欢享体验,人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拥抱一片自然,莺啼如歌、燕飞若舞。在小树下沉默半晌,跑步健身,片刻跳脱出日常的繁杂。
世博文化公园又何止是个大公园。它将成为自然与城市的共生体系、动感与诗意的生活舞台、生态与科技的试验基地、艺术与创新的自由乐园。
一座公园的形成离不开一个成长周期,有树木的根植,还有环境的培育;有市民的呵护,还有全社会的集思广益。世博文化公园破土动工已进入倒计时,其明天足以让我们热忱期待。
短评:为百姓不断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创造更多美丽空间
当城市创新发展迈入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要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文化是核心资源。“文化软实力不提升,城市就没有竞争力。”而重内涵、重品质、重功能、重社会效益的设施,又会让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如虎添翼。
在此共识之上,本市一批重大文化体育设施集体亮出了推进表,“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成为提
振上海这座“人文之城”的耀眼色彩和鲜明坐标。
新风景里,蕴含着党中央要求、市委市政府部署和未来愿景的三重维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四个自信”;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清晰的定位下,这些文化体育设施有两层关系绕不开去———全球、人民。向外看,上海对标的是著名的全球城市,追求的是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标杆。而往内观,人民群众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海的城市治理者明确提出,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是一项“民
生工程”,它们将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打开新空间,让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成为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对标全球城市,需要大格局。我们的文化体育硬件设施在近年来投入增幅很大,硬实力提升明显,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比如上海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有238家,总量超过了纽约。
但这些设施的国际影响力,包括其中的精品展藏陈列、经典剧目演出和知名体育赛事,还相对不足。因此,这一轮重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发力在硬实力,着眼在软实力。这样相得益彰的局面已初露端倪,硬实力与软实力在良性互动。
向内观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需要的则是一种大情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通过反复调研,上海市委市政府捕捉到了群众文化体育的旺盛需求,看到了现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在人均拥有量上的相对不足。与此同时,时代发展也带来了新命题,一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需要不断提升内涵与品质,需要承担起市民教育和美育的社会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此轮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几乎所有项目方都提到了“分享”、“惠民”、“教育”、“知识共同体”、“向人民开放更多空间”等关键词句。
对标全球,更要惠及人民,这是属于人民的新风景即将焕发的空间魔力,也是这座城市大气谦和、开明睿智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