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东莞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外景。李燕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许琦敏)记者昨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8月28日,位于广东东莞的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获得中子束流,提前实现今年秋天首次获得中子束流的目标。这标志着CSNS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明年春季CSNS将按计划全部完工,正式对国内外用户开放。
8月28日上午10时,在CSNS靶站谱仪控制室,科研人员紧张待命,工程总指挥兼工程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发出指令后,从加速器引出的质子束流首次打向金属钨靶。10时56分,科研人员在靶站6号和20号中子束线分别测量到从两个不同慢化器输出的中子能谱,散裂中子源顺利获得中子束流。质子束流在低流强和高流强状态下均一次打靶即获成功,这表明加速器和靶站设计科学合理,证明了各项设备加工制造与安装调试的高质量和高可靠性,调试进度大大超过国际上其他散裂中子源调试过程。
CSNS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化工、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