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全面普及,让昔日的“街边风景”公用电话亭丧失了“用武之地”。上海电信的数据显示,本市尚存公用电话亭近7000座,但“零通话”的亭子占比约三成,随着用工成本与设备年限的增加,企业维护成本高企,负担沉重。劳动报记者获悉,徐汇区正与上海电信合作,酝酿在保留电话亭的基础上,将之改造成各具特色主题的“悦读亭”,首批新亭有望率先在复兴路“亮相”。
九成受访上班族五年内从未使用
烈日下,一座座红色的公用电话亭如卫士般,伫立在申城街头。可如今,它们再难吸引行色匆匆的路人停下脚步,插卡、投币、拨号、通话。
近几日,劳动报记者对静安寺、南京西路、徐家汇等商圈的八座公用电话亭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发现,八座电话亭中有两座故障,一座遭到了人为破坏,仅有一座投币式电话亭在记者蹲守的过程中,有人使用。
“都用手机了,电话亭的意义不大了吧。”白领刘先生刷着手机与一座电话亭擦身而过,据他回忆,上一次使用电话亭,可能要追溯到他的大学时代,也就是十几年前。持类似观点的人占据了绝大多数。工作日的午间,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余位“上班族”,手机几乎是掌中的必备品。在这些职工中,有九成以上的表示,自己已有五年或更长时间,没有使用过哪怕一次公用电话。
“有总比没有强!”从事汽配维修的小薛,是记者连日来遇到的唯一一位使用者,他告诉记者,由于手机损坏正在维修,又不好意思借,这才来打公用电话。在他看来,如今的电话亭,起到的更多是一种补充作用。
相比于投币式电话亭的偶有使用,需要插入IC卡才能使用的电话亭则几乎完全闲置。“市场没需求了,我们今年开始也就不卖了。”美罗城附近一家书报亭的老板告诉记者,五六年前,她还能卖百八十张卡,长途的、国外的都有,但去年统共卖出不到5张。
电话亭维护费每年仍需上千万
目前,公用电话亭在全市范围内共有7000余座,主要分布于各大商圈及人流密集区域。可令人唏嘘的是,有30%左右的电话亭在一年之内处于“零通话”状态。有鉴于此,不少受访者认为,公用电话亭既然已经“失宠”,建议有关部门移除电话亭,释放宝贵的公共空间。 对此观点,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用电话亭除了为市民提供通讯便利外,还承担了110、119等紧急电话拨打,是市民在紧急情况下获得救援的通道之一。因此,简单一拆了之,并不可取。
据悉,全市所有公用电话亭的维护工作,均由上海电信承担。企业方面坦言,随着使用公共电话亭的人越来越少,相关通话收入也随之下降。可必要的维护和人工成本却并未减少,每年企业用于公用电话亭的维护费用需上千万元,负担十分沉重。
为此,上海电信进行了电话亭的布局和规模调整,拆除了约占全市1/3布局不合理、使用率低的电话亭。另外,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企业已完成公用电话亭的WiFi改造,强化部分电话亭的功能,今后在有ChinaNetWiFi标识的电话亭附近,市民可以接入中国电信WiFi网络,满足临时上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