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 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近日在沪发布《2017年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报告指出,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的均值是33%。相较于2015年的调查,采纳率仅在18个月内就增长了一倍。20个市场的金融科技采纳率中,中国大陆以69%居首位。
该报告研究基于在20个市场开展的22,000多次在线访问。消费者样本全部是活跃于网络的个人,即是本报告中的“活跃型数字化”消费者。在中国大陆、印度、墨西哥、巴西和南非五个新兴市场,金融科技采纳率平均为46%,大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亚太区的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大陆位居全球首位(69%),印度第二(52%),澳大利亚第五(37%),中国香港和韩国并列第九位(32%),仅次于美国(33%),新加坡和日本分别为第十三位(23%)和十五位(14%)。
这个调查将金融科技企业和非传统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分成17种不同的服务类型,称其为金融科技服务,并在广义上分为五大类:转账和支付、财务规划、储蓄和投资、借款以及保险。报告指出,转账和支付驱动着金融科技的采纳,在20个调研的地区中,50%的消费者曾在过去6个月中使用过这类服务,并有65%的消费者预计会使用这些服务。
对此,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部首席合伙人陈凯解释:“当前,高效快捷的手机端转账和支付成了中国大陆对外的一大名片,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普及率之高,成为最广泛被采纳的金融科技服务。电子转账和支付手段已经越来越深入生活各角落,成为‘潮流’乃至习惯,推动着无现金生活的普及。原先对此不知情、不信任或是认为不需要的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认可电子支付带来的便利性,并最终使用该服务。除了支付以外,消费者运用互联网金融进行存款、投资和理财的比例也大大超过其他国家与地区。”
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正在推动着更高的采纳率;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和政府支持“创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并且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使得创新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监管机构与行业组织积极地与科技企业合作,组织专题工作小组,探讨并推行“监管沙箱”,推动公共数据透明化以及数据接口,以及金融和科技企业运用大数据进行服务创新,共同研究和改善现行监管框架中尚未完善的部分,对金融风险作出更快速的响应。陈凯补充道,“行业内各方的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使得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的生态圈里充满活力,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贴近消费者,必将推动金融科技采纳率的持续提升。”
金融科技已在大部分市场中被初步采纳,报告调查的20个市场中,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的均值是33%。这部分归因于新兴市场:中国大陆、印度、墨西哥、巴西和南非,其活跃型数字化消费者的金融科技采纳率平均为46%,大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例如,中国大陆和印度的采纳率最高,分别为69%和52%。这是因为当地的金融科技公司能有效地利用创新的商业模式,锁定已使用科技产品但缺乏金融服务的人群,该人群比例在新兴国家中尤其高。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中国金融服务科技和创新总监郑彬认为:“中国大陆正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3%)两倍的采纳率引领着金融科技的应用普及,在不少的领域正成为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标杆,国内企业积极发展境外业务与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一带一路’经济的发展,必将对周边地区的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发展产生持续的推动。由此,我们认为亚太各地区的采纳率水平将继续快速上升。” “现阶段金融科技采纳率水平有着地区性差异,其背后的驱动力也值得探讨。
驱动力之一在于‘技术跨越’,科技的高速发展令大量科技人才在金融服务领域有机会发挥其创新力,使得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更深更广,填补了大量长期以来不能被满足的金融需求,在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和印度,这点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传统金融较发达的国家,我们发现,传统的大型金融服务机构正在积极参与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投资和合作,尽力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保持其行业竞争力。在亚太市场,替代性零售支付服务得到了大幅采纳,金融科技以此为进入市场的起点,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以构建更完善的生态链,将借款、信用评分、资产管理以及客户所需的非金融服务都涵盖其中。无论是哪种动力的驱使,消费者都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受益者。”金融科技采纳率在可见将来会持续攀升调查预测,全部20个市场的金融科技采纳率都将上升,越来越多的非金融科技用户也表示将会使用金融科技服务。借贷和财务规划的使用量预计会翻一倍以上。全球金融科技的采纳率可能将会上升至平均52%,特别是南非、墨西哥和新加坡三地。陈凯介绍说:“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是大势所趋。与2015年首次发布《安永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时相比,今年的调查结果远远超出预期。在2015年的调查中,有16%的消费者在受访前半年内习惯使用两种或更多类型的金融科技服务,并在当时预测金融科技的普及程度将会持续增长。当在2017年再次进行采纳率调研时发现,在短短的18个月内,采纳率就已翻倍,而且金融科技所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比两年前有明显的提升。”报告分析,由于传统金融服务机构的服务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金融科技公司的新型服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产品创新更个性化,营销手法更精准。随着消费者对金融科技逐渐熟悉,顾虑逐渐降低,金融服务的供求关系更匹配,以及服务渠道和中介成本的降低,消费者的金融科技采纳率将会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