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讲故事》等书籍成为今年上海书展上当之无愧的畅销书之后,昨天,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在全国发行当天空运至上海,第一时间被摆上书展展台,不到半天便被抢购一空,仍有一批又一批读者赶来询问该书的最新发行计划。
记者获悉,为满足广大读者的精品阅读需求,上海书展和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已组织货源,将以最快速度调运该书。预计8月21日起,上海书展和全市的上海书城、新华书店将继续隆重推出该书的展示展销专柜。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是由中共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29位受访者中既有当年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他们通过亲身经历的真实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他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全书共配有79幅历史图片。
在读者们看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励志教材,为党员干部进一步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范本,也为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
1969年1月起,青年习近平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插队落户,一干就是七年。在书的出版说明中这样写道:“这是他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人民、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
书中第一篇是对雷榕生、雷平生两兄弟的采访。雷家兄弟是习近平从北京八一学校一直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的同学,雷平生被分在梁家河大队,曾与习近平住同一孔窑洞。1968年底,得知习近平也要一起去插队落户,雷平生有些吃惊,因为按实际年龄,尚不满16岁的习近平完全可以再等一年,“拖一拖,很有可能就留在北京了。但习近平表示坚决要走……”
现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何毅亭曾在陕西省汉中插队。他在书中这样概括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
彼时,初到农村的城市青年需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这些困境,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一一度过,直到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还曾公开谈及自己的知青岁月,在“过四关”后加上了一条“思想关”。原北京市人大附中学生王燕生说:“他是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历练,无疑对习近平总书记后来的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年75岁的梁玉明曾是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支书。他回忆了习近平当年入团、入党的经历,“1972年,习近平追求进步,要求入团……他先后写了好几份入团申请书。”那年秋天,习近平被正式批准入团。
转眼到了1973年夏天,青年习近平又开始申请入党,也是前前后后写了好多份入党申请书。1974年元月,终于如愿入党的习近平,还被村里的党员们一致推选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大家相信他肯定能把我们村里的工作做好。”
当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习近平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处事公道,工作扎实,为村里做了很多实事,给梁家河带来很大变化。村民们回忆,他把延川县奖励他个人的一辆三轮摩托车,换成了手扶拖拉机和磨面机等农机具给村里使用。他上大学离开的时候,群众都舍不得他走,十多位村民一直送他到延川县城,依依惜别。
在中共中央党校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配发的出版说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七年知青岁月,让习近平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热爱的情感得到升华、负责担当的情怀清晰而强烈。梁家河的艰苦生活,培养了青年习近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也引发了他对中国社会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雄才大略的政治领袖掌舵和指引。而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历练,无疑对习近平总书记后来的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