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首个地标,目前正在建设二期扩容工程。张锁庆摄
开栏的话
这是很不平凡的五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上海,肩负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敢为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在这五年间,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在奋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跨越中,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和各项事业发展水平又有了大提升,站上了新的更高起点。
迎接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回望砥砺奋进的五年,深刻认识到:谋划上海工作,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胸怀全局、着眼大局,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本市实际,坚决把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始终、落到实处;推进上海发展,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听书记说?党建引领促发展”系列报道,努力用基层的鲜活故事、百姓的生动体会、干部的昂扬精神,展示上海各区各条战线在这五年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现上海干部群众勇毅笃行的精神面貌。
■本报记者 唐玮婕
7月底召开的浦东新区四届区委二次全会,在总结部署半年工作的同时,通过了 《中共浦东新区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区 加快建设发展法治浦东的实施意见》。熟悉浦东的人明白,这份火热出炉的文件意味着一项事关浦东改革发展的系统工程已经启动。
浦东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浦东改革发展、砥砺奋进极不平凡的五年——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此建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浦东承担着核心功能区的建设重任。这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引领浦东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改革的内涵不断丰富,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深化改革必须付出加倍努力。”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翁祖亮表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闯”和“创”上用劲使力。
刀刃向内,把改革进行到底
从总体方案到深化方案再到全面深化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当前浦东改革的首要任务。当改革迈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需要有决战决胜的勇气、苦干但不蛮干的智慧、钉钉子精神的韧劲,才能把改革进行到底。“更加注重法治引领”,正是浦东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改革使命。
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是注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中国首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近四年来,上海自贸区这片试验田精心培育出了众多的“第一”,而普华永道的这个“第一”意义又不一般——它是“证照分离”改革在浦东率先启动后,市场主体直接受益的鲜活案例。全程参与机构开设的普华永道中国创新服务部主管合伙人蔡晓颖说,改革降低了准入门槛,企业创新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我们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今年,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成为重中之重,核心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这实际上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不是对着别人,而是对着政府
自己手中的权力。浦东将聚焦审批频次比较高、关联度比较强的审批事项,推进落实加强市区协同,区级事权自主改,市级事权联合改,国家事权提出需求推动改,加大改革力度,做成标杆。
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迈入3.0版本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瞄准“三区一堡”建设目标,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杀开一条血路、撕开一道口子”的浦东开发开放初期相比,此轮改革向纵深推进,必须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浦东已下定决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最近,浦东新区区委全会通过的“法治建设实施意见”就是一个重要步骤,区人大将出“决定”,区政府将出“方案”,在政务公开、规范性文件管理、行政执法、行政诉讼等方面拿出改革举措。
改革征程时不我待。浦东将肩负起新的改革重任,更加注重可复制可推广,坚持“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用培育“苗圃”的标准来推进改革,形成能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更加注重制度创新,坚决不搞“政策洼地”,而是聚焦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中与开放型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焦点,构建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把握大势大局、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
多元联动,科学城创新活力迸发
上海光源,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首个地标,目前正在建设二期扩容工程。加上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家综合性大科学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有望于今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10拍瓦激光输出的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等等,张江已成为全球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作为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张江科学城建设快马加鞭,而承担重任的浦东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改革主线:建科创中心,重点是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是人才。
未来,“多元联动”格局将在这片科创热土上形成:“双自联动”,促进跨境研发便利化,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完善创新生态环境;“双城辉映”,引导金融城资源支持科学城科技创新,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双区协同”,张江科学城是核心功能区,临港是主体承载区,两大区域要在创新链和产业链上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今年启动的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是“双自联动”的一大成果。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张江把原来设在机场口岸的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搬到了园区和企业“家门口”。企业进口研发材料的通关时间,由原来二至三个工作日,缩短为6小时至10小时。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对通关时限要求高的行业,无疑收获了一个重要利好。
集聚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浦东求贤若渴。前不久,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在此揭牌成立,推出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九条措施,在海外留学生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浦东新区提出建立“1+X”海外人才政策体系,其中,“1”是制定一个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海外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意见,“X”是贯彻总体意见的若干政策举措,包括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促进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进一步优化海外人才配套服务环境等各个方面。
从“园区”转向“城区”,张江科学城即将集中上马一批科技创新、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项目,完善科学城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让更多科技人才在此安居乐业、迸发活力。
民心所向,提高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名工作人员,居委会里一个类似企业“前台”的空间,就能“全岗”受理居民大大小小的诉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冬娣道出了正在试点的“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妙处:居民办事可以不出居民区,负责接待的值班人员基本都能当场办结;复杂问题也用不着到处跑,一口受理后,两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
改革不是自娱自乐,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根据群众的需求设计谋划,浦东新区把分散在19个区级部门的42个服务项目下沉,在群众需求最多、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建设服务站,整合包括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七大服务功能。经过集中试点,目前这一服务体系已出台总体方案,今年年底推广至50%的村居,明年将实现全区覆盖。
更多类似“家门口”的举措正在浦东新区落地生根,这里的改革发展与民生改善越贴越紧:不断加码的“五违四必”和中小河道整治让居民感受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今年11月底实现21公里全面贯通开放的黄浦江滨江东岸空间,让老百姓拥有更多公共活动空间和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浦东新区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40%以上,做到财政收入有一分增长,民生投入就有一分改善,使广大群众与浦东同成长共进步……
面向未来,上海要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成为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而浦东正在描绘的美好蓝图就是按照“三个城”的定位,打造开放、创新、高品质的新区。当每一个在浦东生活和发展的人精神上有归属感,这个地方就有了最宜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