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量仍在上升,普通内科患儿数量下降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并称“四大儿科”,去年曾一度出现患儿扎堆、动辄挂号候诊五六个小时的就诊无序局面。而随着气温的升高,儿科门急诊的季节性上升,这类情况是否改善,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一些儿科专科医院。
7月11日8时左右,位于泸定路的上海市儿童医院一楼大厅10余个挂号窗口前,挂号队伍基本维持在20人左右,9点左右在关闭了两个挂号窗口的情况下,每个窗口的人数依旧没有明显增加,挂号人数最少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空余窗口。与此同时,新华医院儿科门急诊大楼内当日上午也秩序井然,8个窗口前排队队伍维持在10余人左右。
7月11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和9时左右,上海市儿童医院门急诊大厅窗口排队人数对比。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实习生 任旭丽 拍摄
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发现,儿内科、呼吸科等以往感冒、咳嗽、发烧等患儿扎堆的科室,今年科室就诊人数较往年明显下降。
多名前往上述两家医院挂号的家长表示,当日挂这两个科室的普通号花费的时间为5-15分钟,候诊时间也较去年有所缩短。
“感觉今年的人要比往年少,我就等了半小时了,挂的33号,现在就叫到29号了。”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内科候诊的患儿家长陈女士说。
澎湃新闻记者从4家医院数据获悉,“四大儿科”就医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尽管数据显示,“四大儿科”门急诊总量仍较去年同期上升2%-6%,但感冒、咳嗽、发热这些患儿比例出现下降,这意味着普通内科门诊患儿减少,但与此同时,疑难杂症患儿、专科患儿增多。
以在上海儿童医院为例,今年7月以来,门急诊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02%,但增长显著的是专科门诊业务量,同比增长13.37%,主要体现在专科病人增长;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普通内科患儿去年一年门急诊量甚至比前年减少了10.2万人次,其中普内科就诊人数大幅下降。
类似情况也存在于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相关人士表示,今年7月以来门急诊总量同比上升2.37%,但发热患儿就诊人数下降明显,一些儿科内的科常见病正逐渐向基层倾斜。
新华医院一名儿内科医生也指出,尽管普通感冒、咳嗽病人少了,但出于对患儿病情的把握,家长对一些反复高烧、高烧持续5-7天以上的症状更愿选择三级医院就诊。与此同时,疑难杂症病例有所增长,如“支原性肺炎”患儿今年特别多,已占住院病人的1/3—2/1,这部分群体在三级医院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