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唐玮婕)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创近6个季度以来的新高,同时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等结构调整也取得初步成效。在日前由复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预测报告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上半年宏观经济的改善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中国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窗口期”,促进金融周期的调整,加大结构改革力度,为未来经济更健康的发展提供好的基础。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呈现出来了比较正面的数据改善,这让央行迎来宝贵的窗口,通过比较偏紧的货币政策去控制银行和金融机构扩杠杆的行为。”朝阳永续首席经济学家刘海影指出,宏观数据改变背后的主要动力是库存周期行为。在库存周期展开的时候,各家企业愿意增加自己库存的时候会为它的上游行业提供更大需求,而这个更大需求会推升价格的上行,反过来会引起大家更愿意去加库存,实现自我正反馈循环,从而形成经济体的价格波动。
从产业的分解来看,制造业基本上是整个经济体里面生产效率提升最快的行业,在制造业里面的投资大致也代表着这个经济体升级换代的期望值所在。中国去年8.1%的固定投资增速中,制造业的增长为4.2%,房地产是6.9%,基础建设则是大头,达到19%。需要指出的是,基建大部分项目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是很低的。
在刘海影看来,资本回报率是极为重要的,虽然在短期内变化不会特别大,一个月跟上个月的资本回报率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资本回报率是高还是低,本质上反映的不只是赚钱与否,而是资本能不能找到好的投资机会,这个过程其实是经济体技术升级换代的过程。如果资本回报率不够高,那么产业升级换代就是慢的,投资机会就是少的,“这些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最大的挑战、正是在资产回报率上出现了问题。”
他认为,中国经济今年会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出口增长带来的一轮驱动在一季度非常强烈驱动,在二季度之后将有所减弱。对此,央行将有可能会采取程度不等的货币宽松手段,
“以财政货币投放的货币更容易导致通胀,但是信贷更容易导致金融危机。”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生文表示,中国的政策应该着眼于长远的变动,利用好美国在金融周期上半场上升的阶段来调整自身内部的问题,促进金融周期的调整,去杠杆、去泡沫,为未来经济更健康的发展提供好的基础。他建议,可以把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到政策框架当中,同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降低,但是央行可以用资产负债表来支持经济的复苏改革和扩张。
就市场策略而言,刘海影明确看好债券市场的机会,尤其是企业债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回报。他认为,股市行情今年不会有大幅上升,最好的策略是防止反击,亏钱和赚钱的概率各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