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被放归自然的林麝。袁景智摄
本报西安7月1日专电 (驻陕记者韩宏 通讯员李兵 吴亚楠) 记者日前从陕西省林业厅获悉,6月29日上午11时,在地处秦岭山脉中段的宁陕县城关镇旬阳坝响潭沟,国家林业局保护司、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科学院联合举行仪式,将13只人工繁育的林麝放归山林。这是我国首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林麝,在世界上也属首次。
13只林麝被放归后,陕西省林业厅工作人员将通过它门佩戴的GPS项圈定位追踪、自动感应红外相机技术、跟踪观察、样方调查等方法进行放归后的科研监测,主要了解林麝的生境选择、活动规律、繁殖、疾病与寄生虫等方面情况。
这13只林麝是陕西省林业厅组织科研力量,从林麝人工种群中选调的优良个体,此前在陕西省凤县林麝科学研究示范基地经过了一年的驯化,在宁陕县放归地经过了13天的环境适应,之后才放归秦岭。
此次选择的宁陕县宁东林业局放归地,曾经也是野生林麝的栖息地,森林覆盖率达94.5%,并且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能够避免人类活动对林麝造成惊扰。
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共称“秦岭六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的乱捕滥猎,林麝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全国野生林麝分布于四川、陕西、西藏等14省(自治区),数量在19520-36700只之间。其中,陕西野生林麝数量在4000-4500只。
为挽救这一珍贵自然资源,近年来,陕西大力发展林麝人工养殖,加大林麝产业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省林麝存栏量超过1.3万只,林麝养殖数量和麝香产量占到全国70%以上。
林麝放归秦岭后能安全生存吗? 对此,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李保国教授表示,去年以来的驯化训练主要针对两个问题,一是林麝野化放归后面临秦岭里的花豹、豺狗等天敌的威胁,二是如何把人工食料转换为野生的食物。林麝野化放归研究小组带头人王艳说,这次放归的13只林麝,5只为雄性,8只为雌性。除一只两岁多外,其余均为一岁多。此前在驯化时的“食谱”上,除林麝爱吃的桑树叶、榆树叶等外,还把绿杆杆、三角枫、五角枫、松针等添加进其“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