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国歌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我国国歌立法进入关键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制定一部专门的国歌法,将有效增强国歌奏唱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激励全体人民共同唱响国歌最强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国歌响起,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姿势”?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国歌法草案的说明时表示,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但实际生活中也存在奏唱国歌不规范、参与者举止不得体等问题。
国歌法草案规定,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举行升国旗仪式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面向国旗,着制式服装的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人民警察等人员行举手礼,其他人员行注目礼。
沈春耀表示,这样的规定可以增强奏唱国歌的仪式感,体现对国家象征的尊重和维护。
为了体现国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国歌法草案规定:奏唱国歌,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歌词和曲谱,不得修改国歌歌词,不得采取损害国歌尊严、影响国家形象的奏唱形式。在公共场合,恶意修改国歌歌词或者故意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损害国歌庄严形象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法草案规定不得修改国歌歌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草案中对于如何正确应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明确奏唱场合,捍卫国歌的神圣与尊严
铿锵有力的词句、雄壮激昂的旋律,国歌早已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广为传唱。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近年来国歌不时被随意用于各式各样的场合,甚至出现将国歌商业化利用和炒作的现象。
“有的商业营销、婚丧庆悼活动中随意播放国歌,有的人用国歌做低俗游戏的背景音乐……”今年5月底召开的全国政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于海述说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奏唱国歌不严肃、不规范的问题。
对此,国歌法草案明确了不得奏唱和播放国歌的场合。草案规定,不得在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场合奏唱、播放国歌。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广告、公共场所使用的背景音乐等。
草案同时明确规定了七类场合应当奏唱国歌,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会议、闭幕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开幕会议、闭幕会议;宪法宣誓仪式;升国旗仪式;各级机关组织的重大庆典活动、重要表彰仪式、重大纪念仪式、国家公祭等;重大外交活动;重大体育赛事;其他需要奏唱国歌的场合。
金雪萍说,国歌法草案对奏唱国歌的场合作出规定,就是要对国歌相关行为“立规矩”,减少随意使用国歌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捍卫国歌的神圣与尊严。
不少专家都表示,国歌立法的主导思想是宣传国歌、鼓励公民唱国歌,因此草案中并无太多的禁止性规定,以免使公众无所适从,影响公民唱国歌的积极性。
国歌立法,保护的不仅是一首歌
国歌,是鼓舞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劲旋律,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
“当下,有的中小学生不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不能准确写出国歌歌词,不能整齐、洪亮、严肃地唱响国歌,这些现象折射出国歌教育的缺失。”于海说。
国歌法草案规定,国歌列入全日制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教材。全日制中学、小学应当将国歌歌词和曲谱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
“将国歌纳入正规教育而非简单口口传唱,更具仪式感和庄重感。通过音乐教育,能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国歌的内涵与意义,培育爱国情操。”金雪萍说。
沈春耀说,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 时发布了国歌的曲谱 (旋律谱)。但长期以来,我国未发布标明配器、奏唱速度和力度的国歌标准曲谱,未发布用于播放的国歌官方录音版本。
对此,草案对国歌标准曲谱作出规定:“国务院确定的主管部门组织审定用于演奏的国歌标准曲谱,录制用于播放的国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标准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本,应当在中国政府网上发布。”
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超说,国歌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国歌立法,突出了弘扬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有助于引导青少年了解国家民族历史,更好地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新华社记者 罗沙 杨维汉 刘奕湛
(据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