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摇篮的记忆———上海革命史迹摄影大展”上,100幅摄影作品将向人们展示上海作为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的风采。(市文物局供图)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天起,两个主会场活动将在长宁图书馆和大世界展开,拉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市活动的序幕。首部 以非遗为主题的动画片《非遗特搜队》第一季的开播仪式也同时举行。
■本报记者 李婷
记者昨天从市文广局、市文物局获悉,为了迎接6月10日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全市100处文物建筑将集中向公众免费开放。在这个特殊而重要的日子前后,沪上将推出200余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市民领略城市文脉和传统技艺之美。
在上海大街小巷寻觅红色摇篮的记忆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丰富的建筑发展史。在上海各种建筑类型中,革命史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共有600余处。它们貌不惊人,却抒写了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市文广局、市文物局、长宁区政府、市文联联手向市民征集上海革命史迹的摄影作品,鼓励市民深入上海的大街小巷,发现那些近在身边却不为大家熟知的重要史迹,并用镜头记录下它们的光辉形象。作为沪上文物活动板块的主场活动,“红色摇篮的记忆———上海革命史迹摄影大展”今天将在长宁区图书馆拉开帷幕,从近千幅作品中挑选出来的100幅摄影作品,将向人们展示上海作为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的风采。
6月10日免费开放的100处文物建筑中,革命史迹占据不小的比例。记者获悉,市文物局还将组织志愿者进行现场讲解。此外,一批新修复的文物建筑也加入到免费开放的行列,其中,新泰仓库、中国实业银行仓库旧址、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厂旧址、怡和打包厂、娄塘天主堂等5处文物建筑是首次向公众开放。
近年来,上海有关文物部门花大力气修缮了一批优秀历史建筑。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在杨浦区原国棉九厂老办公楼,一批老匠人将现场演示彩绘、清水墙勾缝、贴金、铅条镶嵌花玻璃等传统修缮技艺,让人们领略匠心之美。活动现场,优秀历史建筑管理App将上线,市历保中心与交通大学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成立的“优秀历史建筑联合教育与研究基地”也将揭牌,为传承历史文脉注入新活力。与此同时,6月10日,2017年上海“城市原点历史文化风貌”宣传活动将在扬子饭店举行,通过“外滩———黄金天际线的传奇”专题讲座、“大师从这里起步———建筑师笔下的建筑遗产”绘画展等,诠释上海近代建筑的文化内涵。
热闹嘉年华让非遗活起来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了让非遗更好地延续下去、融入现代生活,上海从今天起将在大世界启动为期一个月的非遗嘉年华,通过主题展览、表演、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多民族、多地域、多品种的非遗技艺与精品。此外,翻开崭新百年篇章的大世界,还将特别针对青年、白领与亲子人群,举办一系列与现代生活风尚相结合的互动活动,比如旗袍秀展示、蹴鞠文化项目、太极擂台、主题集市等。而同一天,“西风东韵—————第七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将在上海艺术礼品博物馆揭幕,展览汇聚中外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的代表性作品约120件,呈现东西方文明之美。
热热闹闹的上海古镇文化节明天将在闵行区七宝古镇拉开序幕,向人们展示传统文化之魅。据透露,为期三天的文化节期间,枫泾、朱家角、南浔、西塘、木渎等长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古镇,将齐聚七宝古镇献宝,展示当地的非遗绝活。比如,七宝的干蒸圆子、枫泾的状元糕、南浔的定胜糕、西塘的芡实糕、朱家角的大肉粽、木渎的酥糖等各式美食,让人们感受舌尖上的非遗;而颛桥剪纸、莘庄钩针编结技艺、上海细刻、京剧名家脸谱画、摄画、香囊等制作技艺的现场展示,则让人们领略指尖的智慧。
目前,上海已有220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然而,这些非遗“宝藏”分布何处、包括哪些内容、与百姓的生活有何关联? 市民未必很清楚。记者了解到,市文广局从去年起,委托专业制作团队,采用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动漫形式,将传统非遗动漫化、时尚化,制作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动漫短片———《非遗特搜队》。该短片的第一季已制作完成,今天起将在上海的地铁、公交车等公共空间以及网络媒体上展播,今年暑期还将登陆哈哈少儿频道。这是国内首部非遗主题的动漫短片,共16集,每集三分钟,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个非遗项目。6月9日起,文广局摄制的 《本帮菜肴烹饪技艺》 等八部国家级非遗高清专题片将在艺术人文频道展播。此外,文广局还将推出新版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绘地图》。而汇聚27位国家级传承人“匠心故事”的 《上海匠心》 (第一辑),也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