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驻京记者 郭超豪
在食用菌大棚,骆驼湾村民在采摘成熟的蘑菇。敦伟涛摄
“明星”老唐过上幸福晚年
73岁的唐荣斌现在是阜平县龙泉湾镇骆驼湾村最大的“明星”。昔日习总书记去过的土坯矮屋修葺一新,被命名为村里的“一号院”。
“一号院”的出租每年能给唐荣斌带来5万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老唐和老伴每天足不出户就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年前,每天吃的是土豆和玉米,几乎看不到一点荤腥油水,家里除了灯,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全是雪花的14寸电视机。”唐荣斌说。如今,老唐家搬到了村口的另一个院子里,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大笼子,里面有他和老伴养的三只兔子和十几只鸡,桌上还放着中午吃剩的菜,有荤有素,和过去大不一样。
他和老伴一起生活,孙子孙女都在县里读小学。老唐说,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看病80%能用医疗保险报销,村里还给老伴找了份敬老院扫地的活儿。”如今在骆驼湾村,每人每年只需要缴纳150元的医疗保险费,超过60岁的村民每年只交60元,就可以享受医疗保障。
72岁的唐宗秀还记得那个大雪后的冬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她手挽手走过黄泥山墙,来到她的土坯小院。那时候,她在屋里只点了一个火盆,还是听说有客人要来才烧上的。一盆咸菜、一锅土豆,就是她那几天的饭菜。现在,小院盖起了六间大瓦房,塑钢窗、上下水齐全。政府补贴后,唐宗秀自己只花了4万多元,还是银行的低息贷款。她说,去年光土地流转就收入近6000元。
老唐改善了生活,村里其他260多户人家也都找到了自己的脱贫“法宝”。骆驼湾驻村第一书记敦伟涛说,根据习总书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的思路,骆驼湾村主要通过民俗旅游办农家乐、科技帮扶养殖食用菌和土地流转种植高山苹果三种形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农家乐合作社让年轻人回乡
敦伟涛说,从发展旅游的角度看,阜平资源不少,骆驼湾村更是一块“风水宝地”。阜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植被覆盖率超过80%,是保定市乃至河北省最“绿”的地方,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河北省的8.3倍,是全国的4倍。骆驼湾东部紧邻中国北方最大的原始次生林———辽道背风景区,西部与著名的风景名胜山西五台县接壤。开发旅游业,兴办农家乐是当地村民的一条致富之道。
之前因为道路不通,村里空有秀美风景,却享受不到旅游业的发展福利。现在新修的公路从村前通过,带来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城里来的游客咋会愿意住这旧土坯房哟?”对开办农家乐,村民们曾有疑虑。村两委带头做工作,发动愿意开办农家乐的人家修缮自家老院或拆旧盖新。村民自筹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解决建房资金问题。如今的骆驼湾村,随处可见工程队大兴土木,一栋栋崭新的农家乐小院拔地而起,等待未来的游客。
现年39岁的任二宏18岁时离开村子参军,退伍后在北京打工,打拼了几年,成了一家建材店的老板。2015年,他得知村里发展旅游业、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的政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我家的院子就在‘一号院’旁边,地理位置好,非常适合办农家乐。另一方面父母年纪也大了,也想回来照顾他们,尽尽孝道。”任二宏说,骆驼湾村风景秀美,有山有水,夏天正午最高气温也不超过30℃,是一个天然的避暑圣地,冬天雪景优美,山泉形成的冰瀑能保持到来年3月。加上离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不远,有着巨大的旅游潜力。
半个多月前,任二宏的“宏仔农家院”正式开门营业,成为了骆驼湾村里第一家开业的农家乐。记者看到,院子的一楼是三间客房和一家餐厅,二楼则是两间套房加上一个客厅,适合家庭居住。房间里空调、电视、冰箱一应俱全,标准不亚于城市里的宾馆。通过政策红利,任二宏盖这样一座农家乐院子自己只掏了不到10万元,余下20多万元则由政府补贴。
新当选不久的村支部书记、村“致富带头人”顾瑞利在农家乐这一行已摸爬滚打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2004年,顾瑞利就在骆驼湾周边开了一家能容纳100多人的大型农家乐,用他的话说,如今的生意“不是很火,是特别火”,年利润可望达到50万元。
顾瑞利自己富了,也想带着村民一起富起来,他和任二宏及村里其他20多户有意开办农家乐的家庭成立了骆驼湾村农家乐合作社,大家分享经验,分享客源,共同致富。“有的村民条件有限,没法加入合作社,我们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们。村里还有20多家贫困户,我们20多家农家乐一户带动一户,请他们来做饭、打扫卫生,每月发2000元工资,每年做6个月,也就脱贫了。实在身体不好,躺在床上动不了的,合作社拿出一部分利润捐款,解决他们的困难。”顾瑞利说。
“农家乐合作社现有20多户,按每个农家乐年利润3万元计算,人均可增收约1.1万元。”敦伟涛说。更重要的是,农家乐美好的前景,吸引了不少像任二宏这样此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给乡村增添了活力。敦伟涛说:“只要年轻人愿意回来,村子的未来就有希望、有盼头。”
为香菇买保险消除后顾之忧
骆驼湾行政村辖骆驼湾、瓦窑、辽道背、木桥、菜树塔、高石堂沟、长梁沟、朱行塔和杨树塔9个自然村,总面积3.4万亩,其中荒山1.1万亩,林地2.2万亩,耕地只有990亩。由于土地贫瘠,小块分散,村民之前只能种些土豆、玉米,作为自己家的口粮,致富无从谈起。
龙泉关镇副镇长曹建平介绍,他们请来了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实地调研,专家们认为骆驼湾自然条件好,昼夜温差大,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
骆驼湾村目前已集中建设食用菌种植区200亩,建成食用菌大棚75个。村民以土地入股,承包种植,以“公司+农户”方式经营。现在,村里有27家农户、96位村民参与食用菌产业。香菇大棚共计入棚菌棒117万棒,现已开始出菇,销售良好。按每棒纯收入2元计算,共收入234万元,预计年人均增收1.8万元。
为了解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村里由政府出资60%,为每一棒菌棒都购买了保险。“农民听到包赚不赔,自然干劲也就大了很多。”敦伟涛说。
除食用菌产业,骆驼湾村还大力发展林果业及林下种植。对全村土地统一规划,由县阜裕公司和农户合作经营,目前新种植苹果100亩、核桃140亩,预计2018年见到效益,190户村民可参与分红,其中贫困户93户221人。按照每亩收苹果8000斤计算,每亩纯收入1.5万元;每亩收核桃800斤计算,每亩纯收入0.5万元。这些利润公司与农户5:5分成。利润分成再加上土地流转金每亩每年1000元,骆驼湾村预计人均可增收1.1万元。“以前只能靠种玉米赚点小钱,现在我有4亩土地流转,又在合作社打工,收入已经提高不少,就盼着过两年分红了!”望着漫山遍野绿油油的苹果树,今年71岁的村民陈殿英笑着说。
“现在村里不少人都成了‘三金’农民,每年的收入包括土地流转金、收益分红金和在公司打工的薪金,脱贫早已不是问题,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奔小康。”敦伟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