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克拉玛依一号井广场上晨跑,城市新貌映在“大油泡”装置上。“大油泡”设计灵感取自黑油山油池中常年自溢的油泡,成为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发展的见证和象征。
▲克拉玛依魔鬼城,典型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探险。
▲克拉玛依河源头九龙潭气势如虹的人工瀑布。这里是引水入城的节点。
▲2017越野跑挑战赛近日在克拉玛依举行。赛前,选手们跳跃着合影留念。
▲行道树旁的滴灌装置,确保在干旱季节绿化能及时得到灌溉水源补充,提高树木成活率,美化城市环境。
▲戈壁滩上的采油机夜以继日工作,将石油从地底抽到地上,经过精炼输往各地。
▲克拉玛依黑油山上,“油泉”不断从地底溢出,与远处建设中的新城相映成趣。
▲远眺克拉玛依世纪公园,绿树成荫,美景如画,曾经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如今已宛若“塞上江南”。
摄影撰文/本报记者 叶辰亮
经过3562千米的飞行,飞机平稳降落在克拉玛依机场。这是歌中描述的“你没有草也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石油城?不同于想象中荒漠戈壁的寸草不生,一片郁郁葱葱近在眼前。
这的确是那个曾经风沙漫天的石油城,几代建设者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荒滩,将克拉玛依建设成为绿树成荫、怡人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筚路蓝缕开拓荒漠
坐落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克拉玛依,城市名在维吾尔语中就是“黑油”的意思。在城市东北角,就有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地质工作者开始对黑油山进行勘探。1955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地质勘探会议决定:在黑油山打探井。刚刚成立的新疆石油公司随即拟定设计了钻探黑油山一号井方案。1955年6月14日,由8个民族36名职工组成的独山子矿务局钻井处1219青年钻井队,在技师陆铭宝、副技师艾山卡日?艾拜拉木带领下进军“一号井”,在距黑油山东南方向5.5千米处现场布置打井。10月29日一号井位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诞生,有力回击了此前尘嚣甚上的“中国陆相贫油”谬论。
城因油而生,克拉玛依自此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建设时期。1958年5月29日,这片在戈壁滩上平地而起的石油厂区被批准建市。
戈壁滩高温缺水、狂风肆虐、风沙漫天,油田开拓者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职工宿舍就是建在广袤戈壁滩上的帐篷和地窝子;没有淡水,用水要从几十公里以外拉运;远离农田绿洲,日常餐桌上只有粉条和海带……
汗水付出终有回报,1960年克拉玛依原油产量达到166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40%;1981年达到383万吨,之后28年保持持续增长;2002年原油产量更是突破一千万吨大关,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
扬长避短转型发展
如今,克拉玛依油田已连续14年原油产量稳产在一千万吨以上。但是资源毕竟有限,在石油连年丰产的新世纪,克拉玛依人又开启了新的征程———抓住机遇转型升级。
巩固自身现有优势,是城市发展的坚实基石。克拉玛依有着良好的石油工业基础,位于世界石油富集区中心和“一带一路”经济带中心,利用这些区位优势,石油城着力打造面向中亚、中东、非洲乃至全世界提供与油气相关系统服务的城市,从而摆脱对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的依赖,以转型服务型城市保证可持续发展。
大风、低温、戈壁滩……每一条都曾经是制约克拉玛依发展的不利因素,然而在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规划者眼中,这些恰恰是这个城市转型发展云计算产业的有利条件:新疆电力充沛,亟待消纳,正好为高耗电的信息产业提供充足能源;戈壁滩一望无际,地质条件稳定,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用地充足;漫长冬季气温偏低,有助于降低大型计算机、电子设备、机房冷却成本……
2013年5月,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云”计划的核心基地,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开工建设,迄今已有60多家信息企业在此落户。随着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新疆)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新疆)基地、“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等项目的进驻,大量珍贵数据存放在克拉玛依,通过互联网与世界联通交互。
旅游,是克拉玛依的另一张新名片。原始的雅丹地貌世界魔鬼城、一天看遍四季的独库公路、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石油资源之外的这些景点,是克拉玛依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5月,在世界魔鬼城举办的“美丽中国行”2017越野跑挑战赛,已成为石油城发展融合旅游产业的新试点。
近年来,克拉玛依出现了越来越多上海建设者的身影。从2015年8月起,首批15名上海援克干部追随六十年前各地青年的足迹抵达克拉玛依;2017年2月第二批18名上海援克干部与首批留任的援克干部会合,把上海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先进经验带到戈壁滩,为克拉玛依城市转型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