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笑添
有时,问题越是复杂,答案反倒越简单。引起舆论诸多猜测的中国男篮“双国家队”选拔上周尘埃落定,随着一份涉及蓝红两队共44位球员的集训名单公布,“划江而治”“南北分区”等方案终被证明不过是坊间天马行空的想象。根据中国篮协的详解,红、蓝两队主教练李楠与杜锋采取了蛇形选人的方式,在通过抽签确定次序后,依次按照球场位置进行选人。这份选拔方案算不上设计精密,其过程与业余篮球爱好者间最流行的“分拨”方式极其相似,简单易操作却又相对公平。
基于这一流程,杜锋与李楠的每一次选择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传递着“优先”与比较的信号。正因为此,集训名单出炉后,当一些地方媒体一如既往地为部分球员的遗憾落选愤慨时,亦有不少人敏感地从中嗅到了些许变化。其中最广为热议的自然是作为中国男篮绝对领袖的易建联为何不再是杜锋的首选。事实上,集训名单公布后,外界的种种猜测不仅没有就此平息,反倒引发了又一轮关于这场选人“游戏”的解读。
选人的背后是默契还是巧合?
与往年一样,鉴于球员可能因伤病或参加NBA选秀等事宜缺席,两支“国家队”如今的球员数量远高于实际需求,目的则是要始终保持15人以上的阵容规模。然而与此同时,“双国家队制”的引入令集训队伍整体人数翻番,意味着将有大量过去甚至无法跻身“集训队边缘人”行列的陌生面孔成为教练的选择对象。为避免球员拒绝征召的尴尬情况,中国篮协并不避讳,候选名单的确立存在着事先商议的默契因素———球员既需事先给予愿意加盟国字号队伍的承诺,又需通过李楠与杜锋的商议认可方能入围候选名单。
这一做法本无可指摘,却也引发了部分媒体质疑,认为两位教练事先已就如何选择达成默契。这些质疑目前并不实证,但两支队伍确实极为巧合地呈现出了极其鲜明的特色。《体坛周报》 等多家媒体均指出,两支球队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周琦、丁彦雨航、王哲林等新生代球星领衔的红队集中了多数潜力球星,而拥有易建联、李根、周鹏等中生代球星的蓝队则汇聚了更多成熟的“即战力”。只不过,考虑到即便舆论普遍认为蓝队账面实力更胜一筹,但两队间却并没有档次上的实质差距,这显然算不上“换汤不换药”地复刻“国家队—国奥队”这一旧有模式。
相比球员构成,更耐人玩味的则是两支“国家队”的主教练人选亦与其球队特质极为契合———执掌“潜力股”红队的李楠履历中不乏国字号执教经历,但基本以执教青年队为主;而在广东男篮挂帅多年的杜锋早已与易建联、周鹏等本土球星共事已久,唯独少了国字号经历。无论这一“契合”是巧合还是事先设计,仅就目前的结果而言,依然有利于中国篮球的发展。
然而,同样不可避讳的是,作为未来两支国家队统一后潜在的主教练人选,杜锋与李楠时至如今依然未能证明自己的执教能力。前者执掌广东期间曾多次受广泛质疑,唯一作为主教练斩获联赛冠军时,舆论也普遍认为作为助教的尤纳斯才是教练团队核心。而李楠的履历则更难堪,从去年国奥兵败亚洲杯到不久前率领冠军热门山东止步全运会预赛,鲜有媒体看好他能带领这支潜力之师走向成熟。中国篮协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但据资深篮球媒体人苏群透露,在此前国家队主教练的应聘中,仅李、杜以及崔万军三人应聘。选择面之狭窄,也多少令篮协有些无奈。在 《信息时报》 看来,招募高水平助教的加盟是篮协唯一的有效应对手段。讽刺的是,在李楠的助教团队中,高吉安与胡雪峰都曾是媒体眼中男篮主帅的潜在热门人选,其中前者是在中国篮协决定聘请本土教练作为国家队主帅后出局。
“双国家队”的利弊显而易见
两支国家队同时存在,意义究竟何在? 处境不同,理解亦相差甚远。在赵继伟、付豪等球员看来,竞争机制的建立无疑对自己有着激励作用。若把视野从球员个体转向整支国家队,答案可能要复杂得多。《北京日报》 指出,从亚锦赛、亚洲杯到一系列热身赛,国家队今夏比赛安排密集而又繁重,如果仅有一支队伍来打,不仅会造成球员的疲惫甚至伤病,亦是国家队资源与大赛机会的浪费,而这就是红蓝队共存的意义。
据资深篮球记者孙保生回忆,类似的情况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出现过。与如今的情况类似,彼时的“联一队”与“联二队”实力相仿,分别有着不同的国际赛事参赛任务,彼此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然而与如今这两支原则上不交流、不交换的国字号队伍不同的是,“联一队”与“联二队”在集训期间经常互相切磋,并会各自根据需要在人员上进行调整。中国篮协如今的做法不难理解,频繁的人员交换很有可能导致明星球员同时侵占两支队伍的资源,延缓了边缘球员的发展与成长,但这一做法显而易见的弊端则是,主力队员间配合时间的急剧减少。
“周琦和易建联两年内不在一起打球”,苏群的忧虑亦是不少球迷的心声,而这自然而然又将引出那个困扰中国篮球许久的疑问,本该以竞技成绩为唯一指标的国家队为何要负担起培养球员的重任?“如果CBA联赛水平、训练质量能达到欧美俱乐部的水平,也没必要搞这种大国家队训练。”资深篮球评论员徐济成认为,联赛竞技水平的落后直接改变了中国篮球的发展轨迹与目标,“中国篮球的目标早已不再是保住亚洲冠军,是要跟上世界篮球的发展。”杜锋在上周接受采访时亦提到了这一症结,他援引尤纳斯“九问”中国篮球时的话指出,球员们联赛后呈现出的状态以及对战术的理解要远远低于在国家队训练期间,而这正是组织一支长期集训的国家队的意义所在。
在CBA联赛始终要为国家队让道的大背景下,那些无法跻身44人名单的球员们究竟何去何从,似乎并没有人提起。或许,这样的思维模式才是中国篮球最核心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