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的结构越来越精美,然而电梯安装如今依然需要依靠人力。左图:全副武装的俞建民正在作业中。(俞建民供图)
■本报记者 史博臻
浦东陆家嘴,“高度”扎堆,拥有全球超高速的电梯群。每天,繁忙如梭的人群搭乘这一垂直交通工具上上下下,却很少有人过问:电梯如何装进摩天大楼里?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重大项目工程总监、高级技师俞建民揭开了谜底:“电梯是一个特殊的设备,它的最后一步不是在工厂里完成的,而是要依靠安装工人在建筑物的井道里一点一点拼接完成。”
在公司拿下的众多高难度任务中,350米以上高楼、运行速度超过每秒6米的高速电梯,都由俞建民带领的班组完成;在中国天际线上,十栋高度超过400米的摩天大楼中,有四栋由他和同事架起“天梯”。他的履历中囊括了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CCTV新台址、山东大厦、深圳地铁、黄果树大跨度自动扶梯等全国超高层建筑及重点工程项目。
架“天梯”要看天时,趁着地球“脉象”平稳出手
安装电梯,要看天时。夏天,尤其是闷热无风的天,叶子都懒得动,电梯安装工却要出动了,准备好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还有移动式照明、安装工具。
他们总是在苛刻地寻找趋于绝对静止的一刹那。地球在每天的哪个时段最平稳? 这个问题问俞建民就可以了。他说,安装“天梯”要把所有因素都综合考虑进去,还要充分考虑建筑土建进度、混凝土筒体垂直度等等。
一般来说,电梯安装要等到电梯井道土建施工全部完成后方可开工,但超高层建筑的土建施工周期往往相当漫长,若沿用普通的安装工艺,必然导致电梯的安装工期延后,从而影响整体进度。为了突破这个难题,俞建民带领同事们设计开发了超高层电梯的分段安装方案———新型SKY-II无脚手架安装作业平台,正是这一方案成为上海中心提前竣工的利器。
当电梯井道土建施工到达中间区域时,将原先的井道一分为二。这时,井道的上部继续土建施工,而下部进行电梯安装,二者并行不悖。但是,上下两部分的导轨既要垂直划一,像是由一把尺子顺下来,还要看不见对接的痕迹和偏斜,确保从顶层至中间、从顶层到底层的两条放样线重合。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俞建民带领的团队将上海中心电梯安装整体工期缩短了18个月。
据了解,单个进口无架平台不计算关税都要70万元,而且只能解决400米以下高层的电梯安装,对于600多米高的上海中心,望尘莫及。俞建民通过这套国产自主开发的安装平台,仅在上海中心一个项目就累计节省约1200万元。
从地下二层到119层,电梯里“立镚不倒”
电梯的发展路子比较明确:高,更高;快,更快。
提到上海中心,大家可能会立刻想到一个数字:632米。而俞建民的心里却记着另外一组数字:116台升降电梯。这其中,包含着电梯安装业中创造的多项世界之最:一是满速运行达到每秒20.5米,为世界最高速电梯;二是满速运行达到每秒10米,为世界最高速双轿厢电梯;三是用钢丝绳牵引,以每秒8米速度提升至579.78米高度,为世界最高消防服务梯。
最快、最高实现了,那么安全性能呢?上海中心的电梯地面上,俞建民在四个角落和中央分别竖起五枚硬币,从地下二层到569米119层展望台的53秒里,这些硬币全然没有翻倒甚至滚动,预示着这项“立镚不倒”的试验成功了。
“立镚不倒”虽非行业内检测电梯的专业标准,却是反映其安全性、舒适度的直观方式,尤其让外行人眼见为实。这说明电梯时刻保持着平稳运行,导轨校正、轿厢拼装、主机的排法是绝对到位的。
根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隔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在正常保养电梯序列中,其中有一项要看电梯运行中钢丝绳的伸张力。俞建民介绍,钢丝绳一头牵着轿厢,另一侧挂着对重,它在双方的制衡下,在引轮上无数次摩擦,时间久了便会产生硬点。这时候,老师傅凭肉眼观察钢丝绳的磨损情况,一旦发现米粒大小的硬点,就要及时采取行动。为了保证钢丝绳拉升度的一致,整套钢丝绳需要全部更换一新。
激光效果不理想,果断捡起“土办法”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用在超高层建筑电梯导轨的垂直放样中,显得尤为突出———井道从上到下要不偏不倚,电梯在每层的停靠位置要正对着电梯门。
在顶层和底层之间架“天梯”,如何对准?用激光投射,自上而下放样和打样,几乎成了时下教科书式的答案。俞建民却不以为然。经他多次试验,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候,俞建民想到要用土办法来解决,材料选用有韧性的钢琴丝,不容易打折还能挂住重物,垂下时绷得笔直笔直。
在从最开始安装提升高度3.6米的自动扶梯,到后来安装黄果树提升高度38.5米的大跨度扶梯,从起初安装载重量仅为0.5吨的货梯,到如今安装上海中心每秒20.5米的世界第一高速电梯,俞建民36年来一直用心做一件事,就是装电梯。他总是告诉他的同事和徒弟们,超高层建筑,设计越来越精妙,结构越来越壮美,但由于施工环境的限制,安装电梯迄今依然要靠人力;而一旦安装中出现分毫偏差,就会影响整部电梯的升降质量。
他的“用心”被徒弟们传承了下来:他的团队成员正逐渐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一个徒弟管理着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安装公司,另一个正带领团队向636米的新高度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