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桃花扇》剧照。(资料照片)
本报驻苏记者 叶志明
江苏省昆剧院的昆曲品牌“春风上巳天”系列演出,一戏两看 《桃花扇》2017年全国巡演季即将开启。按照“春风上巳天”演出品牌的惯例,整个巡演将于下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拉开大幕,2017年底回到南京进行跨年演出,全年将在北京、苏州、上海、成都、武汉、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巡演。
从北大站首演,全年巡演10站20场
进入第五季的“春风上巳天”由江苏省昆剧院精心打造,自2013年启动以来始终以市场方式运作,力推《桃花扇》《牡丹亭》等经典名剧,在昆曲观众中赢得了良好口碑。北大站将于4月14日上演全场,4月15日上演选场。今年的巡演以全本和选场形式两天连演《桃花扇》,这在国内尚属首次。4月16日上午,主创团队还将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推出“一戏两看《桃花扇》主创见面会”,著名编剧张弘、领衔主演石小梅等嘉宾邀请北大站观众共同分享2017首演的创作心得,聊聊何谓“一戏两看”、为什么叫“《桃花扇》选场”,说说三十年打磨之路,以及在忽略剧情把玩细节的时候如何“品”戏。
紧接着,4月21、22日,主创团队将回到昆剧故乡苏州开演;第三站,一戏两看《桃花扇》将来到上海,上海站与其他站演出顺序略有不同,6月2日先演选场,6月3日再演全本。在金秋10月,“春风上巳天”将再度来到京城,走进清华大学的“新清华学堂”,实现北大、清华的“春秋双演”。最后,全年巡演收官站将于年底回到南京,2017年12月 31日上演全本,2018年1月1日上演选场。全年巡演将先后推出10站20场演出,为全国各地的戏剧爱好者奉献原汁原味的传统南昆精品。
从失传数百年,到挖掘复排精心打磨30年
《桃花扇》是清代文人孔尚任举毕生之力,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一部传奇佳作,是中国古典戏剧四大名著之一,但自1699年问世以来,只有康熙年间有过演出记载。从失传数百年,到如今可以连续呈现两个晚上的演出,江苏省昆剧院前后打磨30年,三代艺术家梯队加入。改编复排的过程,堪称昆曲挖掘、整理的活样本。此次巡演,可谓30年挖掘的汇报性呈现。
据介绍,全本《桃花扇》共9幕,以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南明兴亡为背景,以相对完整的故事表达了孔尚任原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题旨。5场折子戏组成的选场中,《寄扇》《题画》《沉江》分别表现的是李香君、侯方域和史可法,《侦戏》让在全本中难以铺陈的反面人物阮大铖唱主角,《逢舟》则是李贞丽、苏昆生、老兵这样三个大戏中的小角色为主角的一折“鼎足戏”。它们每一折都既依附于大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折戏所表达的是一段“情”、一段“趣”,观众欣赏的是昆曲的唱、念、表演和情趣,整部剧侧重于表演欣赏而非故事呈现。
追求原汁原味,追求出戏出人
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李鸿良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桃花扇》2017巡演体现了江苏省昆剧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桃花扇》不搞所谓的大制作、声光电,而是坚守传统艺术,坚持昆曲规律,追求原汁原味,呈现纯粹的南昆表演风格,对传统负责、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
“春风上巳天”2017巡演在演出阵容上也充分体现了出戏、出人的传承要义。李鸿良介绍,上半年,由省昆第二代艺术家石小梅领衔;下半年,由石小梅大弟子、省昆第三代艺术家钱振荣领衔。其他主配角演员赵坚、龚隐雷、柯军、顾骏、徐思佳等均为该剧院第二、三、四代艺术家精锐。他希望通过全国巡演的独特形式,将精心打磨30年的传统好剧目推出去,让更多的老百姓喜欢昆剧热爱昆剧,在看戏品戏的愉悦中享受优雅、享受传统,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南京4月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