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优化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在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趋势面前,进一步夯实和优化居(村)委会的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是题中应有之义。做好这篇大文章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须正视基层治理的堵点痛点
如何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
我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经过思考和体察,发现有几方面的问题恐怕对今后基层治理工作的推进会形成障碍。质而言之有如下几点:
一是随着基层管理组织的健全和制度的形成,村、居委会作为一个第三级管理单元的地位业已确立,也比以前有所上升。但作为行政管理谱系中的一环,其行政化色彩和机关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小巷总理”们的日常工作更多地沉入“协调会”“评议会”“表彰会”等等,“记台账、填报表”,请示、汇报等等,影响了其沟通和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动员参与力,增加凝聚力,强化亲和力方面不免有所弱化。
二是目标任务头绪过多,难以适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眼”,由于区级行政部门客观存在的条块机制不顺,造成基层“责任无限,权力有限”。一事当先,管理责权不对称,难以优化工作效能。街、居两个管理层级出现责权“碎片化”、不对称的局面甚多,使很多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三是每个街镇几乎都存在干部配备不足。近年来,虽然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已有明显进展,在数量和素质上基本形成组织体系。但对于形势变化要求和为社会长治久安,为子孙后代奠定基层政权和社会治理的基础的目标而言,还存在巨大的多层次人才缺口。
四是基层组织凝聚力不足,区域单位和居民参与程度低。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都不完善。加上社会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影响,普通社区居民往往在有时间和精力充裕的情况下,也无积极性去参与社区组织和相关活动。社区内的各类社会文化组织,甚至是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和团体,往往也同本社区缺少联动、合作和沟通。致使很多公共服务资源浪费和闲置,很多发展机遇“放空”。
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是关键
解决上述和未及详述的问题,搞好基层政权和社会治理的根基,深化体制改革和注重创新发展是关键。这需要基层组织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活力和规范,把着力点集中在“职能定位和理顺关系”上,此其一;重视“战略设计和资源统筹”,此其二;积极拓展“上下联动和沟通合作”,此其三。
具体而言,我想提以下三点粗浅的建议:
第一,强化街镇领导权责,提升其在区域范围内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整合功能,这是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基石。当下,宜继续夯实“分级管理”体制,强化街镇的管理权限:一是适当扩权。将部分执法权和社会管理权限下放,让街镇在辖区范围内能整合各部门资源。二是有力扶持。在用地、财政、项目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或者将部分投入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职责收归市、区政府承担,以减轻街镇的压力。三是合理配强。根据地区面积和实有人口管理的要求,在人、财、物方面,配强配足这一地区的管理力量,尤其是要强化居委会的资源配置。四是管好派驻。上级政府派驻街镇双管单位的正职人事任命需书面征求街镇党委同意,后者对其实行年度评议,评价结果作为区对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五是均衡管幅。如郊区某些城市化程度较高、面积相对较大的居民区可考虑独立设置街道。而过小的几个街道可考虑合并。
第二,创新整合资源的平台建设,是协调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向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是利用社会服务中心建设,横向整合条线派出部门集中“一门式”办公,进一步统一服务标准和考核体系,整合条线网络平台,提高便民服务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其次,充分利用基层党建、联谊等方式全方位整合辖区内的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和条线部门,以联建共建为抓手,以联谊会、社区学校等为组织平台,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服务于社区居民和基层百姓。把社会公众调动起来,让老百姓由“看戏”变成“唱戏”;把基层政府从封闭、垂直式的治理机构转向开放、扁平化的治理服务机构;这其中,提高街镇领导核心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是成败的关键。
第三,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用好、管好、联络好各方面人才,是“凝心聚力”搞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根本。其中,加强基层人员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将社区工作者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完善职级职称机制,实行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管理。加大从优秀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街镇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力度。采取上挂、进修、轮岗等方式,加大培养、使用力度。此外,建议以社区为单位用好老龄智力资源,组建“老专家”协会。当街镇面临重大项目和任务需要而出现人力资源缺口时,也可以建立临时招聘制度,比如临时招聘一些未就业大学生、未分配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等。但宜未雨绸缪,做好人才信息网络工作。
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优化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在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趋势面前,进一步夯实和优化居(村) 委会的组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是题中应有之义。做好这篇大文章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文/严诚忠(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