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看来,札幌是缺少“大赛气氛”的。
亚冬会开幕式前一个多小时,在贯穿了札幌站和薄野两大商业区的札幌站前地下通道内,组委会搭台做着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卖力地拉拢来回的路人,邀请体验参观。驻足者寥寥,远不及几米之隔街头艺人的杂耍表演来得吸引人。在赛事相关设施之外的公共场所,这里已是最有气氛的一处。对于绝大部分札幌市民而言,这个阳光中夹杂着小雪的礼拜天只是又一个普普通通的冬日周末而已。
没有铺天盖地的电视或户外广告,没有在大街小巷都能邂逅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更没有斥巨资兴建的场馆及配套基建工程,“回家”的亚冬会并未得到“特殊的礼遇”,实在朴素得有些寒碜。将札幌称之为“亚冬会家乡”并不为过,1986年和1990年的前两届赛事均在这座北海道首府举行;这里甚至是整个亚洲现代冬季运动的兴起地,早在1972年,札幌便已承办了冬奥会——时至今日,当年冬奥会的比赛场地大仓山、宫之森、手稻山等几处滑雪场既是世界雪上项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专业竞技场,亦是闻名亚洲的冬季休闲旅游胜地;而本届亚冬会使用的所有13处体育场馆中有八座还是为45年前的冬奥会所兴建的。
已成为札幌地标的几处滑雪场是奥林匹克的物理遗产,而隐性的传承则是北海道人对冰雪运动的偏爱。北海道每年有四个月以上变身雪国,民众的血脉中本就蕴藏着冰雪基因,而札幌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年轻一代的热情。当笠谷幸生、金野昭次、清地青二这三位北海道人(金野来自札幌,另两位则是邻近的小樽人) 一举包揽跳台滑雪70米级前三名时,时年14岁的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日后在自传中如此回忆道:“我买了所有的体育类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报纸上登载了笠谷幸生选手从高处跃下的分解照片,圭吾模仿他的姿势,也找了各种各样的地方往下跳。”远在难得见雪的大阪的东野尚且如此痴迷,又何况是亲眼见证雄壮篇章的北海道同龄少年? 无论是点燃此次亚冬会圣火的原田雅彦、正为第八次出征冬奥会努力的“传奇”葛西纪明,还是交错参加了总计七届夏奥会与冬奥会的桥本圣子、“带广之英雄”清水保宏 (带广承办本届亚冬会速度滑冰项目,这也是清水所成名的领域),这些土生土长的北海道名将都曾坦言过札幌冬奥传说对于自己成长的激励。
时至今日,在日本总计有50位选手站上过冬奥会领奖台——其中22人出生于北海道,另有两人自幼在此生活,而亚洲第一枚冬奥奖牌获得者猪谷千春则来自国后岛 (系“北方四岛”之一,俄罗斯称“南千叶群岛”) ——北海道贡献了一半,而其总人口只占日本的4%。续写英雄篇幅的不再仅仅是那些高光下的明星,更是在冬季的午后于大通公园、北海道大学内随处可见的雪堆上欢呼着滑下的寻常少年。种子早已播下。
“Beyondyourambitions”(超越你的雄心),是本届亚冬会的口号。这不由让人联想起另一句铭刻在北海道人心中的格言——一手创建起北海道大学前身北海道农业学校的美国人威廉?克拉克博士,在离开北国时策马扬鞭 留下了这么一句:“Boys,beambitious!”(少年当有雄心)这句质朴却直白之语,如今在北海道四处可见。札幌亚冬会的雄心又是什么? 或许顺着本届大赛的日语口号(与英语版并不相同)可以找到答案的蛛丝马迹,大意是“令这个冬季与世界相连”——与世界相连的,当是少年们追随着英雄的足迹的成长梦想,这便是体育跨越国界的价值。
这或许是一届朴素的大赛,但在北海道人的内心中,有着不平凡的雄心。 (本报札幌2月19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