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工,浦东新区陆家嘴投诉中心主任贾斌每天一大早赶到单位——春节假期,投诉记录像雪片一样堆积在桌上,等着她调解处理。按照流程规定,各区消保委的纠纷受理时间最长为5天,但在她这里,“今日事今日毕”已成“铁律”。
印象中,区级消保委就是由婆婆妈妈协调处置家长里短;其实,这里对于市场的嗅觉十分灵敏。“消费市场有什么新趋势,往往从投诉中可见端倪。”贾斌告诉记者。
直面业界巨头:解决消费者投诉
人群中的贾斌并不显眼,但很少有人知道,全上海几乎所有涉苹果公司纠纷,都是在她手底下解决的。“去年我经手受理的纠纷一共有2390件,其中与苹果公司有关的占八成。”贾斌说。
整个2016年,苹果产品质量问题始终处于高发阶段。去年1月至11月,消费者反映苹果ID账号被盗问题投诉总量高达1070件,占涉苹果公司投诉总量的38.7%。贾斌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11月,她就接到一单关于苹果账号被盗的消费者投诉,但处理这类纠纷很不容易,“苹果公司虽然在上海设有行政部门,但中国总部在北京,售后服务总部在新加坡,解锁权则在美国,相关事宜需层层上报。”
最早那批投诉,最后均以新加坡总部直接给浦东新区消保委打电话作为调解结果——不予协助解锁,也没有任何申诉的选择。贾斌意识到这样不行。去年6月,浦东新区消保委联合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找上门去协商,磨了整整两个小时,苹果公司斟酌过后终于让步,但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消费者的苹果产品需要拿出包装盒、三包凭证和发票,才能解锁。
贾斌仍然觉得不满意。“提供三包凭证和发票合情合理,但许多消费者肯定把包装盒扔了,这种处理结果消费者肯定不满意。”她又继续去磨。去年下半年起,她足足交涉了大半年。今年春节前,苹果公司终于松动了,一大批消费者的投诉得以圆满解决。
引导创业失败企业:关门不留“后遗症”
去年,浦东新区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23999件,数量居上海各区之首。尽管如此,这里的投诉调解率却极高,即便是“互联网+”、智能产品等一系列新纠纷,也都迎刃而解。
去年12月,浦东新区消保委陆续接到五起投诉:被投诉对象是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从事在线玩具租赁业务,消费者均反映无法与经营者取得联系。“单一企业的投诉量一旦达到三起以上,我们就启动预警。”负责处理纠纷的黄立斓告诉记者,在看到群体纠纷的苗头后,她立刻着手联系项目负责人,简单了解之后,心中有了“企业素描”——这是一家濒临创业失败的企业。
与这样的企业打交道,技巧十分重要。“这种时候,企业负责人都处于犹豫的境地,他们想解决纠纷,但没有经验,如果把他们放在对立面,或者找媒体曝光,反而不好。”黄立斓一方面安抚消费者,为企业负责人争取时间,另一方面,为企业负责人提供了组合解决方案和一些纠纷处理细节。几天之后,这家企业贴出了公司关闭公示,同时按照消保委的意见提供了具体解决方案。今年1月,20多个对于该公司的后续消费者投诉在三五天内快速解决,一场潜在的群体性纠纷得以调解。
“任何纠纷调解都是将心比心。”从事纠纷调解几十年,在贾斌看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其他消费新趋势新纠纷,解决问题的关键都是研究人心,了解企业和消费者的诉求,在其中寻找平衡点——做人的工作,才是最有技术含量的。
为了进一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浦东新区消保委咨询投诉部主任严虹告诉记者,对于成功调解但企业不履约的情况,他们加大了人民调解化解纠纷工作力度,把法院“请进门”做司法确认——去年共制作了4019份人民调解协议书,提高了化解消费纠纷的公信力和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