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在中运量公交71路外滩站,候车乘客并不是很多。袁婧摄
■本报记者 张晓鸣
昨天,延安路中运量公交71路迎来试运营之后第一个工作日的考验。可能是因为刚刚过完长假,预想中人山人海的场面并没有出现。不过,记者体验发现,一些服务细节还有待完善。
“停运车站”误导乘客,指示信息亟需完善
昨天早上7点50分,记者来到延安西路凯旋路路口。71路凯旋路站设置在天桥下,遗憾的是,路口并没有类似地铁的指示牌,很多人不知道71路车站在哪里。
记者留意到车站的换乘地图。其中,地图上标注了E点、F点和H点,可以换乘127路、925路和沪朱专线。但其实,从2月1日71路试运行开始,127路调整后更名为1251路,925路暂停营运,沪朱专线起讫站调整为申昆路枢纽至朱家角汽车站。
更奇怪的是,在这张地图左边的电子屏上有换乘1251路和1250路的信息,可地图上却根本没有相关线路车站的信息。
记者按照71路换乘地图的指示,来到天山路上的D点位置。这里是1250路和190路共用的车站,但地图上只标注着190路。随后,记者又来到延安西路1800弄的E点、F点。这里的车站已经不用了,没有127路、925路和沪朱专线。此外,H点的车站也不再使用了。
记者又来到一站之外的定西路站。这里的地图上依然标示着可以换乘127路和925路。
根据此前设想,未来延安路上将只有71路一条公交线路,其他公交将以接驳形式连接71路,最终目标是在延安路形成鱼骨状“主线贯通+支线换乘”公交线网结构。因此,相关公交配套及其信息亟需完善。
车速比调试时略快,“小辫子”容易出故障
昨天71路客流不多,虽然有时候会有一点排队,但很快就能消化。不过有乘客反映,71路要么不来,一来就是两辆车以上;有时候甚至看到反方向一口气来了四辆车。
8点01分,记者坐上了开往外滩方向的71路。空载调试时,记者曾试乘过71路,当时感觉“车速不太快”,而昨天的车速显然要快一些,但问题是路口红绿灯多,车站间隔短,车子往往速度刚上来就要刹车,乘客反而有些不适。8点32分,车到终点站外滩站,耗时31分钟。而同样这段距离,记者回程花了36分钟。这个速度略快于之前同样线路的老71路,但快得不多。
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71路跑完全程大概需要80分钟,比之前预期的时间要长。考虑到不少乘客还要换乘其他车辆,算上下车、过街、候车,实际乘车时间可能比之前预计的要长。而过了高峰期之后,71路班次间隔明显拉长。记者在定西路站等候15分钟才等到车,而且一来是三辆。
一路上,71路独享专用道,其他车不得“越位”进入。但是,由于昨天路上车辆不多,71路的独立路权优势并不明显。“延安路设置有几个掉头和左转车道,掉头和转弯车绿灯时71路必须红灯等待。结果看到旁边直行的车嗖嗖地过去了,我们还在等灯。”有乘客告诉记者。
另外,就是71路的“小辫子”———集电杆容易出故障。去程的时候,在延安路陕西路路口,记者坐的71路“辫子”掉落;回程时,71路出了黄陂路站以后,系统立刻报警,“辫子”又出故障。还好这两次故障,司机只用一分钟左右时间就解决。“昨天也是同样这个位置出问题的。”一位乘客告诉记者。
换乘信息播报缺失,服务需更加人性化
从目前71路的服务水准来说,距离当初高标准的设想还有较大差距。
首先,司机和乘务员对周边换乘路线不熟悉。“190路在哪里换?”71路从外滩站开出来时,有一位老年乘客先是在车尾问乘务员。乘务员表示不知道,叫乘客去问司机。乘客费力地从车尾走到车头问司机,司机的回答还是不知道。
其实,类似常用的换乘信息,乘务员理应在上岗之前接受培训;即便不清楚,用“上海公交”官方App查询后也能告诉乘客。乘客也反映,71路电子报站并不播报周边轨道交通和公交换乘信息,“不够人性化”。
此外,据记者观察,车辆停靠开门后,车厢地板与车站地面呈平行状,乘客无需抬脚,一步即可进入,但车厢地面与站台地面有较大缝隙,虽然有的缝隙处加设了黑色硬橡皮条,可以弥补一下,但仍有隐患。乘客不小心的话有可能踏空。
此前,运营方巴士集团表示,中运量公交开通后,将不断提高运营效率,举全集团之力,确保线路运营安全与准点,进一步吸引客流,充分发挥中运量公交快速、环保、准点的作用,打造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巴士公交精品形象,在车容站貌、规范服务、现场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与亮点,力争成为上海之最、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