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新发现的四川盐源皈家堡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填补了盐源盆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空白。这些遗迹的出土,将川西南地区历史上溯到距今至少4600年。
“这是目前川西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绵长的历史以及复杂的文化元素,对于认识研究川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及聚落形态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皈家堡遗址现场考古负责人左志强对记者说。
出土遗物以石器、陶器数量最多
皈家堡遗址位于盐源盆地杨柳河西岸二级阶地,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双河乡杨柳桥村。该遗址于2015年春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盐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发现。
今年10月中旬,为进一步认识盐源盆地先秦时期历史文化,了解盐源地区古代居民的聚落形态与结构以及生业经济等信息,经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批准,联合考古队对皈家堡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
左志强介绍,本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迹现象,出土了大量遗物。目前共揭露遗迹64座,其中包括房址7座、灰坑54座、器物坑1座、灰沟2条,以及若干柱洞。另外,还发现一些特殊的遗存,如有序叠放的石刀堆积、积石坑、陶器坑等。
记者了解到,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遗存出土多为陶器,有喇叭口高领罐、素面敛口钵、捏制小罐等,文化面貌与川西高原新石器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晚期遗存出土遗物以石器、陶器数量最多。石器磨制精致,器形多样,原料来源丰富,加工工艺复杂,主要有斧、凿、刀、箭镞、纺轮等,体现当时发达的石器制作技术传统。陶器有罐、壶、钵等,刻划和戳印发达,纹饰繁缛,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质与时代特征。
将盐源地区历史提早2000多年
此前,盐源盆地年代最早的考古发现是战国时期。此次考古发掘还进行了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石器岩性与生产分析等多项内容。通过碳十四精准测年技术,更是将该遗址的年代推至距今至少4600年,一举将盐源地区历史提早了2000多年。同时也证明“川西南走廊”———“川滇通道”(即由中国西北经川西南至滇西北的通道)在4600年前就已经开辟,它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人们通常说的“丝绸之路”是指张骞以西汉首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的线路。其实,早在张骞尚未打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之前,西南先民们就已打通了一条从四川成都至云南滇东一带的“南方丝绸之路”。据《史记》记载,“秦时常頞通五尺道”。“五尺道”指从四川出发往东南行,经僰道(宜宾)、南广(盐津)、朱提(昭通)、夜郎西北(威宁一带)、味县(曲靖),至滇池(昆明),再继续向西至叶榆(大理)。《史记》中的“五尺道”,就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南方丝绸之路’开凿年代大体为秦汉时期,但这次考古发现显示,新石器时代这条文化交往、人群迁徙之路已出现,所以不妨称其为‘前南方丝绸之路’。盐源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中部,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文化走廊。皈家堡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彰显了川西南地区在中国先秦考古研究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以及西北地区人群向西南地区移动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左志强说。
左志强表示,目前整理工作仍然在紧张进行中,随着后续发掘与整理的进行,将会有不断的新发现与深入认识。
文汇报见习记者 陈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