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双12”是继“双11”之后市民关注的又一个购物节。那么,购物节期间的商品是否真的优惠了?
10月20日至11月25日,中消协组织体验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对13个网络购物平台中宣称折扣相对大、销量相对较多的533款商品进行了价格追踪。根据追踪结果,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16年“双11”网购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16.7%的商品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
“双11”期间,众多电商平台打造“双11”物美价廉的购物文化,并推出各种吸引消费者的促销活动,打折、满减、返券不一而足。然而,调查发现,有些商品虽然参与“双11”促销活动,却并不实惠,个别甚至出现直接涨价的行为。
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11”存在“虚构原价”的问题,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如天猫平台一款蔻驰女包,在11月10日标价从1199元涨至1499元,随后“双11”标价下降为1348元。京东平台一款水星家纺床品套件价格上涨幅度更大,标价从299元涨至1199元,“双11”当天则降为439元。也就是说,消费者如在“双11”当天购买,反而不实惠。
还有部分商家宣传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通过设立高额“好评返现”活动干扰信用评价机制等失信行为。例如,国美在线平台“美的”取暖器11月4日销售价格为329元,价格上方的标语为:“到手价329,仅11.1-11.9”,而到11月7日销售价格变为299元,标语也相应发生变化:“到手价299,仅11.1-11.9”。消费者若提前入手,实际上11月7日的价格降低了,此外天猫平台某商家宣传界面价格相对较低,但实际点入链接后,商品标价高于宣传界面。
在网购时,不少消费者都会在包裹里发现一张小卡片,写着“好评返现2元”等字样。此次调查发现,通过“好评返现”活动获得虚高好评率现象依然大量存在,个别店铺甚至声称全场返现5%,设立高额返现率诱导评价,干扰正常的信用评价机制,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双12”已经过去,元旦、春节将至,电商集中促销活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消费者需要注意,要提前了解网购平台及商家的促销活动信息与交易规则,货比三家、按需购买,必要时可通过实体店了解相关情况,不要贪恋低价、避免冲动消费;另一方面要留存网络购物凭据,保存好网上商品交易截屏、价格承诺以及与商家聊天记录等重要信息,便于维权。
>>>相关链接
1、商家假促销如何处理?
对于这类“假促销”情况,商家承担什么责任?中消协表示,已经将此次调查发现的典型问题,移交给国家发改委价格主管部门。中消协消费指导部副主任皮小林说,国家发改委价格主管部门将参考中消协提供的线索,继续追查“虚假促销”行为。如果核实电商平台和商家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将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2、顾客能否申请退差价?
这种情况消费者如何维权?皮小林介绍,“双11”、“双12”这类促销节后,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商品的价格,不是商家之前承诺的优惠价,有权要求商家退差价。消费者拿着购物证据,即可向平台和平台商家索赔、维权。同时,消费者也可以投诉经营者的“虚假促销”、“价格欺诈”行为。根据价格主管部门的认定结果及消法的相关规定,商家还需要对消费者进行“一赔三”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