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沈湫莎)全世界有多少名顶尖科研人才,他们分别在哪里,手上有什么项目,在和哪些人合作……这些信息将在正在打造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中找到。昨天,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与爱思唯尓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建设包括上海国际科技专家人才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在内的科技资源库,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是其中颇为抢眼的一项内容。记者获悉,到2018年底,上海将基本建成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重要科研基地三大数据库。
上海国际科技专家人才库具备信息展示和决策分析两大功能,由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联合爱思唯尔及相关单位共同建设,主要包括上海本地科技专家人才和全球顶尖专家人才。爱思唯尔是世界最大的科技文献出版商与数据提供方,它有一个囊括全球3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数据库,涉及300多个领域。
上海本地科技专家人才主要来自爱思唯尔人才数据库中收录的上海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研发平台科技资源大数据中心采集的专家信息,通过两类数据加工比对,预计将整合8万名本市的科技专家人才。
上海国际科技专家人才库为每位专家建立独立的专家个人档案,除了必备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当前服务机构、国际任职、合作网络、实验室等。这种分类方式特色鲜明,和传统的人才数据库相比,这个数据库更强调科技专家在全球科研协作网络中处于什么位置。
上海市科委党委书记刘岩十分认同这一分析人的数据的“视角”,因为协同创新是当前主要的科研成果产出模式,从人与人的连接入手,为创新提供了一个新颖而准确的维度。比如,引进人才时,应该引进与本地创新链最匹配位置上的人才,可能是产业前端,可能是最接近“临门一脚”的人。
爱思唯尔科技部总经理李琳说,创新是个链条,要破解成果转化窘境,关键是要找到能接住“接力棒”的人。比如,当基础研究发现某个针对阿兹海默症的靶点后,走向临床还要考虑药理毒性,这甚至需要把材料学专家纳入协同创新的网络,专家如果能设计出让药物直达靶点而不释放毒性的材料,该基础研究才能在临床有用武之地。
刘岩表示,全球顶尖人才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应该引进哪类人才,哪个领域需要加大力度扶持,理应由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