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率先在景区等相对简单场景“落地”
在风景园区、高尔夫球场以及公共汽车等某些特定场景,无人驾驶技术有望更早“落地”。清华大学参赛汽车是所有汽车中最小的,只有两个座位。它能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自动行驶,与计算规定的行驶路线只有厘米级的偏差。
“我们的优势在于路径规划和决策。”清华大学汽车系研究生李涛表示,为了提高精度,小车车身镶嵌有8个超声波雷达,车头装有1个单线激光雷达,还有1个高精度定位GPS。这些保证人们能安心地“甩掉”方向盘。李涛透露,已经有不少景区对他们的车辆感兴趣,这些无人驾驶车有望率先在景区等相对简单的场景“落地”。
无人驾驶汽车想要“上路”,预警、防碰撞、保持行驶航道等基础技术是绕不开的。同济大学带来的汽车,致力于解决汽车通信问题。同济大学电子与通信学院学生陈钰琪告诉记者,凭借装载车辆后备箱中的小盒子,可以监控高速行驶下车辆间的通信,坐在车里的人能知道“身边”汽车的行驶信息,延迟只有10毫秒。“这是一种辅助驾驶技术,能看到雷达、激光看不到的视觉盲区。”
各怀本领的无人驾驶汽车出发后,将接受11个测试区的考验,包括180°转弯、行人过马路、车辆避让、加油、进入隧道等。无人驾驶汽车只有接受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路况考验后,才能迈出“上路”的第一步。
文汇报记者 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