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青)上海市卫生监督部门昨天向媒体通报称,目前上海已经在40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试点医疗废物可追溯机制,其中闵行区已经实现全覆盖,明年起有望在全市推广。医疗废物是医疗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含有潜在的病原菌或其他危害,可通过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破损皮肤进入人体,造成人间的疾病传播和健康危害。
闵行区卫生监督所负责人介绍,2003年上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不断完善,分类收集、内部运送、暂时贮存等各环节不断规范。“然而,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医疗废物内部交接和登记均为人工,信息记录不全,一般要求医疗废物处置记录保存3年,但纸质文本保存不方便、数据统计不便捷,个别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称重记录、标签张贴、内部交接过程不严谨,工勤人员收运操作随意性大,导致医废一旦流失难以追溯源头,在上海也发现过在马路边叫卖输液皮条的商贩。”
随着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是否能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RFID技术结合引入医疗废物收运过程,提高医疗废物监控管理水平,预防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成为提升医废监督管理的一个突破口。“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关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时间来源等信息通过扫描器扫一扫便可得知。”闵行区卫生监督所负责人表示,闵行区已经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形成规模的医疗废物收运信息化试点区县,已经实现全覆盖,医院能够对本院医废收运过程进行全程管理,监督部门能够对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情况进行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