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团市委昨天公布的《2016年上海市大中学生社团发展报告》显示,全市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社团集聚了约12万名中学生,全市50万大学生活跃在各类社团的舞台。
据统计,上海市54所高校有学生社团超过4000个,集聚了超过50万大学生。约70%的社团规模超过30人,少量文艺类、体育类社团的单个规模达1000人。根据社团主题和内容来区分,文化艺术类社团和体育健身类社团数量最多,两者约占“半壁江山”。
而在中小学阶段,社团依旧成为了学生们学习之余活动的主阵地。据了解,全市高中和中职学校有学生社团超过5000个,这些社团集聚了12万名中学生小伙伴,相比全市30万中学生来说,10个人里就有4个人加入了社团。
学生们参与社团,7成以上是兴趣驱动,其他因素依次为锻炼能力、拓展交往、接触社会、增加学分。六成以上的学生表示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扩大了眼界,增加了实践的历练等。
据介绍,约40%社团能够通过开展活动自筹一部分经费或社会赞助,但能够通过活动创收的社团只有3.33%。学生管理过程中,超过70%的社长认为社团最需要经费和物资支持。
团市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社团管理存在两类矛盾:一是学校管理供给与社团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超过20%的高校表示学校指导管理部门对社团缺乏实际的支持举措,尤其是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支持。二是社团活动供给与同学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近80%的社团一学期活动超过5次,但约70%的社团负责人却感到,参加的同学相对固定,人数也不多。
针对这些问题,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要督促社团指导教师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引导学校为社团发展提供物资支持,让全市学子追逐兴趣,在社团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