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取得了巨大成功!”昨天中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宣布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闭幕时,感谢上海成功筹办此次大会,高度评价上海的健康促进工作,称上海为“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
在闭幕式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驻华总代表施贺德也高度赞誉“上海经验”,表示将把上海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先进经验带回世卫组织,向全世界推广。
相聚上海,达成共识
作为健康界的“奥林匹克”,全球健康促进大会首度来到中国,来到上海,意义非凡。这是全球首个健康促进纲领性文件 《渥太华宪章》 发布30周年,也是联合国将全球发展目标从“千年发展目标”转向“可持续发展目标”后召开的首次健康促进大会,世卫组织希望本届大会能完成确立新的目标纲领的使命。
3天半的时间,大会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主题举办了开幕式、6个主论坛、健康城市市长论坛和30个平行论坛,分享了各国健康促进的经验,就推动全球健康促进事业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
参会代表在通过跨部门行动加强有利于健康的良好治理、扩大和加强社会动员、提高健康素养等方面交流了经验。大会强调,卫生部门应当作为健康促进的主要倡导者,并结合全球人口日益城市化的背景,突出城市领导特别是市长在促进健康及打造健康城市方面的关键作用。
本次大会见证了两部重要成果文件《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健康城市上海共识》出炉。“上海这次大会非常重要,强调了30年来新的环境、新的背景,以及新的创新。”陈冯富珍在大会闭幕致辞中说。
上海模式,中国经验
作为本次大会主办地,上海在接待各国代表探讨健康工作的同时,也向全球健康界展示了富有创意与成效的健康促进上海模式、中国经验。
“我请求中国政府和上海市政府能同意我将今天参观过程中看到的一些好东西———BMI体肪指数计算尺、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学校交通安全等,在全球各类会议上与世界各国人民分享,将中国和上海的经验传播开来,全面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中国国家日”现场考察中,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柴斯洛夫在松江社区,对小巧可爱的“BMI体肪指数计算尺”爱不释手。
在“中国国家日”环节,全球400多名健康代表走进上海16个区,分47条路线进行考察。上海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各领域颇具创意、卓有成效地推开全人群健康促进工作,令参观代表纷纷竖起大拇指。
“上海在健康城市建设时,如何发挥政府主导和推进作用很重要。”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总结“上海经验”时谈到,诸如社区建设、健康环境改造,都不是卫生部门一家规划可以实现的,上海将健康融入方方面面的政策,实现跨部门协同,这都促进了整个健康城市的建设。
海外参会代表还对上海社区里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印象深刻。截至2015年底,上海累计建起2.6万个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覆盖42万人。专家直呼,上海在社区里将老人组织起来,创建起应对慢性病的全球最大“健康互助小组”,不仅有创意,且成效显著。
上海将社区、学校、企业都充分动员起来,形成健康“社会共治”的格局,贴近群众需求,由政府向市民发放冰箱贴、控油瓶、控盐勺等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工具等,都被视作值得推荐的“上海经验”。
健康路上,全球同行
作为大会闭幕总结点评专家,日内瓦大学伊洛娜·奇科布什教授称,全球正进入健康促进新阶段,健康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列入全球工作的重要议程,备受各国最高领导层的关注。在上海看到的以及在上海形成的观点传递了一个很明确的共识:健康促进不是纯粹的健康问题,需要多部门协同,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在了解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多地的医改经验后,施贺德称,把基础医疗带向中国的每个人,这是其他国家可以学习的。
“我们在上海16个区考察看到的,以及在介绍和展示中了解到的成功事件,还没在整个中国实现,但如果上海能做到,相信中国其他地方也一定能做到;如果中国能做到,其他国家也定能做到。我们要有这份乐观以及能够做到的信念。”作为闭幕总结点评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教授这样说。
30年前《渥太华宪章》首次提出的“健康促进”理念影响至今;30年后的今天,全球迫切需要应对健康新挑战的新纲领。此次大会诞生的《上海宣言》,被视作至少引领未来15年的全球健康方向。
从上海出发,健康路上,全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