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宗兆盾
本报记者 赵征南
通讯员 胡 刚 刘远航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10……5,4,3,2,1,点火!”今晚,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人们屏住呼吸,跟随“01”指挥员胡旭东洪亮的读秒声,一起紧张,一同震撼。随着长征五号成功发射升空,举国欢腾,36岁的胡旭东和他的声音一起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当他走出测发大厅,面对扑面而来的聚光灯,他淡淡地说:“我只是按规定执行了任务程序而已。”
又有多少人知道,按规定执行任务程序的背后,他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多少心血?“01”,绝非念念读秒口令那么简单。
他是测发大厅的总调度
在发射场测发大厅,“01”是最小的数字,却几乎担负着最大的责任。在发射前30分钟内,他是总指挥、总调度,一个声音号令21个系统、100多个岗位、1000多名操作手。
“现在都是计算机控制,你们‘01’的倒数只有象征意义了吧?”
“意义大着呢。我的倒数声协调这各个号位的工作,相当于他们用我的声音丈量着自己的‘步幅’,口令不能出错。”胡旭东说,“特别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01’还要负责及时调整口令,有时会下达推迟甚至终止的口令,一步步退回待发状态。”
胡旭东告诉记者,作为总调度,“01”要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各系统的工作内容和协同关系,具备指挥、组织、计划、协调的综合能力。光在工作上下功夫还不够,心理素质也得时常锻炼,因为他在处理各种应急问题时必须沉住气,迅速地作出决策,决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旦失误,不仅可能导致发射的失败,甚至会造成更可怕的灾难。
不仅如此,“自己的嗓子得像大熊猫一样爱护,绝不能失声。”他说。
自信来自读秒之外的努力
一旦出了状况,胡旭东身后还有一位备用“01”———长七“01”王光义可以替换。不过,胡旭东一直保持着最佳状态,避免临阵换将的发生。长五发射前两天,记者在发射场遇到了胡旭东,这位文昌航天发射场副总工程师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坚毅的自信。
他的自信源自他在读秒之外的努力。早在4年前,他就已经开始主动研究长五的特点。“2012年,我带领大批骨干到北京、西安、上海、天津等地进行新一代火箭的学习和研究。从产品研制开始,积极跟踪各类大型试验,积累了大量的火箭数据。”他说。
早在西昌时,胡旭东“排故能手”的称号就已声名远扬,但他常说“成绩属于过去,对长五的学习才刚开始”。初到文昌发射场的他为了全面拿准、吃透长征五号火箭,启动“白加黑”模式,硬是把每个原理、每个系统、每个岗位都完全弄懂吃透,成了发射场的“一口清、问不倒”。
在文昌,长征五号火箭演练任务期间,在泄回液氢对接二级氢排连接器时,突发重大故障,氢箱测压管与箭上连接处氢气泄漏,氢浓度报警仪瞬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随时可能发生爆炸危险,胡旭东没有丝毫的迟疑,果断决策应急处置,与一线参试人员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成功完成氢加排连接器脱落二次对接,创造了世界航天奇迹。其间他没有吃一口饭、没有休息一分钟,直到危险解除才松了口气。
他的自信还来源于技术的进步。胡旭东说,他下达口令依靠的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指挥显示系统,可以将发射场五大系统———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务保障所有的数据综合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展示,让指挥员的决策判断更加全面。
(本报海南文昌11月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