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史博臻)城市是一座文化的熔炉。在城市物质空间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文化给城市带来稳定、韧性的力量,受到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城市硬件建设,物质消耗拉动城市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而从城市软件优化,将文化注入现有建成环境,带动城市发展则有着巨大的空间。”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徐毅松在今天举办的“2016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上透露,上海在本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同步开展了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从三个维度入手,以对接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空间目标。
在本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上海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大都市”的概念,这符合当今国际趋势。一方面,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在强化经济等硬实力同时,更加注重培育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国际公认的“全球城市”概念,也包含“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心、具有独特人文精神的城市”内涵。全球城市对功能、形态、基础设施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标准,并注重在制度设计、市民行为等方面加以规范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会呈现趋同的特征。而不同的全球城市差异性则根植于其历史土壤,并体现为这一土壤上孕育出的城市文化。这就使得每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品质在全球城市竞争中尤为重要,成为这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起城市物质建设的速度,富有魅力的人文环境的塑造也许会经历更长的过程。从美好的蓝图到城市每一步变化的实现,需要顶层设计的同时,更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创新理念的实践。”徐毅松表示,倡导文化引领,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对于上海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对于这一方面的顶层设计。
徐毅松说,顶层设计作为一种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高度,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应该关注目标引领性、整体关联性及实施操作性。
从目标引领性角度看,由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出发,上海同步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对接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空间目标,梳理相关要素,分解工作任务,并以此连接城市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统筹城市空间提质和城市治理完善。
从整体关联性角度看,强调各要素之间围绕顶层目标,形成关联、相互匹配、有机衔接。徐毅松介绍,文化引领涉及面非常广,包含传承基因的历史文化、生态优先的绿色文化、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追求卓越的品质文化、城市动能的创新文化、世界平台的开放文化、海纳百川的多元文化、多方参与的治理文化等子系统,其中前四个子系统与城市空间密切相关。通过总体城市设计对于各子系统在城市空间上加以梳理,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格局,通过空间理序提质,实现各文化子系统在城市中的有机衔接。
从实施操作性角度看,顶层设计目标一定是可实施、可操作的。总体城市设计作为承上启下的手段,将抽象的文化意向注入到城市功能、空间格局、街区肌理等文化载体之中。通过塑造全球化的城市轮廓线、国际性的城市地区、东西交融的城市特质、大气宜人的城市景观、优美迷人的街道空间、多元文化的集体记忆等具体路径实现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空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