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青 通讯员孙国根) 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检查两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聆听说话是不是口齿不清,有上述三个症状之一,请立刻拨打“120”。在“世界卒中日”宣传周期间,昨天,由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首创的“120”快速识别中风3步法正式对外发布。该研究同时在线发表在国际临床神经学领域顶级杂志 《柳叶刀神经病学》 上。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蕾蔓医学院刘仁玉教授经长期合作,遵循中国特点,首创既可方便记忆,又能迅速识别中风患者的“1-2-0”3步法,把数字变成行动,对减少中风患者院前延误时间,赢得抢救,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进而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这一方法将市民熟知的医疗急救电话1-2-0作为可以方便记忆中风的快速识别工具,即“1看1张不对称的脸”,“2查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听”,“听讲话是否清晰”。发现上述症状中的一种,即怀疑患者中风,不要自己坐出租车去医院,应立刻拨打120。该方法简单易行,即便是小孩、老人,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也能记住。
中风可导致患者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我国中风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居世界第一,现有700余万中风患者,每年新增200余万,每年死亡者150万余,远高于其它许多国家。赵静教授表示,我国中风发病平均年龄比欧美提前10岁,40-64岁的劳动力人群已占到40岁以上中风发病人群近50%。
有调查显示,全国37个城市62家医院的中风病人抢救延误时间平均达到15小时。今年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仅16.9%的中风病人知道中风的最初症状;仅18.8%的患者利用了120急救系统。赵静说,如患者发现及时,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急性溶栓治疗,大部分不良后果可能被阻止。
据了解,美国2007年就意识到中风快速识别和即刻行动的重要性,创造出了“FAST”(Face代表观察患者面部;Arm指手臂;Speech指语言;Time指时间) 的快速识别法。该宣传教育在美国各大公共场所已无处不在,使中风死亡率已从2010年的排名第三下降到2015年的第五位,并迅速推广到28个国家和地区。但中国仅约0.8%人懂英文,直接使用“FAST”不合适。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公众的中风教育计划,方便大多数人能够快速识别中风症状和马上拨打120。
此间,在上海市卫计委、市健康促进会、市健教育所等主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上,上海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主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介绍说,中风是一种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的急性病症。事实上,脑卒中发病前期是有先兆的,遗憾的是,鲜有患者察觉到。据统计显示,脑卒中3个小时以内到达医院的患者大约只占20%。在我国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占了约60%-80%,以脑梗为例,疾病发作后,脑组织一旦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变化。国内外的治疗指南推荐,对于缺血性卒中发病3小时内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从患者进医院大门到溶栓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仅1.6%的患者及时获得溶栓治疗。
“脑健康检查是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上海市浦南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刘卫东教授介绍说,脑体检是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等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早期发现和预防脑及脑血管病。对于脑部的检查比一般体检更加细致,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尚无症状的病灶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从而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早期干预。
对于哪些人群应及早进行脑健康检查,刘卫东给出的建议是:年龄在40岁以上者;感觉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即小中风) 以及长期吸烟、饮酒、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都应接受脑健康检查,而脑健康检查的频率为每4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