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
航天员见面会现场实时直播
飞行乘组由50岁的景海鹏(左、指令长)和38岁的陈冬组成
[11:13]航天员见面会结束,预祝两位航天员顺利完成任务!
[11:10]问:请问景海鹏和陈冬,此时此刻,想对自己家人说些什么?
陈冬:感谢媒体朋友问这个问题,让我能够和家人说说话。这么多年,我的家人一直为我的事业默默付出,陪伴着我,支持着我,让我能够有机会实现梦想。军功章也有他们的一半,必须有他们的一半。
景海鹏:刚才陈冬说的也代表了我的心声,此时此刻,我想对航天员大队的战友们说,你们也是我的家人,18年来,咱们一起工作、一起训练、一起追求梦想。我还想对所有的航天人说,你们也是我的家人,你们默默奉献,用心血、智慧和汗水托举我们飞上了太空。请家人们放心,我和陈冬已经做好各方面准备,我们将带着家人共同的梦想去执行任务,一定用尽善尽美的表现,向祖国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11:05]问:请问陈冬,据我了解,这次任务的作息将采取“6+1”模式,也就是说每工作6天,会有1天休息时间,业余时间你怎么度过?
陈冬:这是我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我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会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美丽的地球和我的祖国,还会尝试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话会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看看电影、听听音乐、写写日记,真是非常期待啊!不过,这次任务安排的各类试验还是挺多的,我们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前期工作总结和下步工作准备。总之,就是细致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11:01]问:请问景海鹏,面对即将开始的第三次飞行,你感觉这么多年来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景海鹏:面对每一次任务,我都会从零做起、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不变的。当然,经历了18年航天员职业的磨练,历经了两次飞天的考验,变化是必须的,我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坚毅果敢,心态更加平和阳光,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激和感恩。能够再一次接受祖国的检阅,我想这不仅是我的变化,也是我们航天员团队的最大变化。
[10:59]问:请问陈冬,这是你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为此做了哪些准备?
陈冬:自从我们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就一直在做各项准备,在思想、身体、心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训练,为每次任务打牢基础。此外,针对每次任务,还要进行专项训练,在这次任务中,我们重点提高了应急情况处置能力、医学急救互救能力、空间实验能力。我感到,只有把地面训练当做太空实战,才能在太空实战中自信从容,就像在进行地面训练一样。
[10:55]问:请问陈冬,你在2010年成为第二批航天员,等待六年迎来自己第一次飞天,和你预期相比快还是慢,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与第三次飞天的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是怎样一种感觉?
陈冬:我感到这次任务来的不早也不晚、不快也不慢,时机刚刚好。景海鹏师兄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长,他工作非常认真,要求非常严格,经验非常丰富,这次能与景海鹏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觉得很幸运,心里很踏实、非常有底!
[10:40]问:请问景海鹏,你今年已经50岁了,又是一名将军,是什么力量支持你第三次出征太空?
景海鹏: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太空飞行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本职工作,更是我崇高的追求和使命。虽然这项工作充满着挑战、充满着风险乃至威胁,但说句心里话,我非常热爱、非常喜欢,甚至非常享受我的工作。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去执行任务,是我的追求和梦想。这次有幸第三次出征太空,在这里我感谢我的祖国和人民,感谢万千航天科技工作者,感谢他们的付出和托举。我决心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要当好一名航天员!
[10:00]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采用“新老搭配”,是考虑到航天员队伍的现状和未来,希望将来有更多上过天的航天员执行以后的任务。
[9:50]已执行过神舟七号、九号两次飞行任务的景海鹏第三次“出征”,担任神舟十一号的指令长,这在中国航天员中尚属首次,景海鹏以50岁“高龄”上天也创造了中国航天员的纪录。
景海鹏的搭档是38岁的航天员陈冬。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党委书记李新科介绍,陈冬是航天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1978年12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大学本科学历,1997年8月入伍。2010年5月,陈冬成为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12年6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担任指令长。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党员,大学本科。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安全飞行15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
[9:44]航天员见面会开始
附:神舟十一号任务背景
在太空中,航天员们每天有1小时左右的自主支配时间。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指令长景海鹏透露,他挑了几十个G的歌曲和电影带上天。歌曲里面,有一首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另一首是《我为祖国骄傲》。
与前几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相比,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一大特点是试验、实验项目繁多——需要航天员亲自操作的就有几十项,其中不乏专业性很强的试验。
比如有一项实验项目是“在轨失重状态下的心血管研究”——无重力时,人体的体液重新分布,心血管的调节能力和泵血情况与地面相比会有差异。
在地面,医生靠B超探头去探测心脏的四腔。而在天上,只能靠景海鹏和陈冬两人自己看心脏的整体构形、主动脉瓣的影像,然后把图像传到地面,供专业医生对比。
黄伟芬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这一实验预期实施国际首例在轨人体微血管内皮功能评估研究,探索从内皮功能角度揭示失重心血管功能失调机制。
过去的半年里,除了正常的飞行专业训练,航天员们还接受了多项科学实验操作的培训。“我们不是科学家,我们是把科学家的想法、目标、理念,通过我们的双手来实现。”景海鹏说。
还有一项实验名为“脑机交互技术的在轨适用性”,实验预期是“搭建完全由意念控制的脑机交互控制平台”。
景海鹏说,本次任务的考验之一就是,在这一个月里,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情况及生理指标如何。而这次进行的空间技术实验、航天科学实验等,都是为后续空间站的长期载人飞行做准备。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见面会实时直播
[9:41]新闻发布会结束,转场问天阁。航天员将与记者们见面。
[9:35]神11技术改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与神10相比,主要指标保持不变,在三个方面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1,是为了满足本次任务要求,调整了轨道控制策略和飞行程序。目的使飞行交会轨道343公里调整到393公里的要求。同时还优化调整了货物装载的布局方案,使任务装载的货物效率更高
2,是为了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它的目的是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率,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3,为了验证未来空间站对长寿命要求,对交汇对接测控设备进行了改进。
[9:3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次发射任务都是独立组织实施的,与世界各国一样,与各个国家在测控领域和空间实验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比如国际联网进行任务测控,提高测控覆盖率。在这次任务上,分别装在了国际合作的应用在这项目。科学家在轨联合开始科学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实施以来,与俄罗斯航天局开展了20多项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后续在中国空间站运营和建设阶段,我们愿意继续与俄罗斯在航天员选拔训练、科学实验、航天器平台技术等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9:30]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航天员组成,组合一老一新的搭配。实际上乘组选拔,经过初选和定选两个阶段。初选阶段,对所有现役航天员身体、思想政治、心理、技能素质等进行全面考核。在经过严格选拔基础上,初选了4名航天员,在定选阶段,针对任务心理训练、操作技能等训练。也是按照考核标准和评定流程进行了综合考评,最终选择了景和陈两人组成任务乘组。另外2名备份航天员同时参加了定选阶段和之后强化训练,都具备执行任务条件。
[9:20]随着飞行时间增加,太空驻留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长时间飞行后,特别心血管功能的减退会更加突出,肌肉萎缩、骨丢失问题也会更加严重。在返回地面时,航天员的重力再适应的时间会较长,反应会更明显。为了保障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33天,采取了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1、医监医保:医疗问询,尿常规、心肺功能检测,定期健康状态评估。同时,我们更注重舱内微生物控制,配备预防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这次飞行任务还首次建立起了天地协同医疗会诊系统,解决在轨看病问题。
2、失重生理效应防护,配备防护装备和锻炼设备,减低不良影响。比如,航天员靠袋,解决飞行初期头晕等不适,配备了拉力器、自行车、企鹅服对心肺功能下降、骨丢失、肌肉萎缩等进行防护。
3、营养健康保障:此次任务丰富了航天食品,近百种,食谱周期达到5天内,膳食结构更科学。还考虑个性化需求,食品感官接受性也增强了。任务前,航天员已进行试吃,他们感到很满意。这些食物可以满足能量摄入和营养需求。
4、心理支持:针对此次飞行任务较长,增加心理支持。除了医生支持、亲情交流、航天员团队支持的基础上,完善了技术支持手段,比如,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系统的心理支持系统,还改进了天地间的交流技术支持,比如聊天、邮件、音频、视频等交流。
[9:00]为什么没有女航天员?专家解释,我国女航天员已经上去过两个,已经实现了飞行体验的目的。“这次两个男的,也是考虑三个人已经飞行过多次,同时考虑到空间实验室还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空间有限,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限制,为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
▲专家答记者提问
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是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今天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火箭将加注推进剂。
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参加任务的酒泉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等系统与神舟十号飞行任务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本次飞行任务的具体要求,神舟十一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分别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这是我国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一次尝试,将为我国空间站建设做准备。
据介绍,这2名航天员是经过了严格的全面选拔而产生的。在确定乘组之后,航天员进行了三年多严格的艰苦训练,覆盖任务全部剖面,对于太空中的工作、生活,都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