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黄启哲 实习生 潘佳米
你请知名演员读书,用明星效应拉动网络教育产品的人气,我就制造明星,把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包装成高颜值网红,比比看谁更有吸引力。不久前,某网络教育培训机构推出由48位90后女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网络培训产品,不仅套用海外美少女组合AKB48的称呼,取名为“HJC48”,而且在海报和形象片中,女班主任们也穿着白衬衫、格子裙,载歌载舞,几乎处处模仿娱乐偶像团体。
知识分享当然可以很欢乐,但是解疑释惑提供知识也得秀颜值、比声线、看舞姿?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教育产品出现明星化运作并不奇怪。早在五六年前韩国就出现了这样的明星化老师,甚至不乏年收入过亿元人民币的超级明星。
不过,颜值只是一个“求关注”的标签。颜值更高不代表知识更准确,以及这些知识对用户来说更有用。有学者认为,如果单纯依靠脸蛋与身材,把娱乐化运作模式嫁接到互联网各个细分领域,无异于买椟还珠。面对互联网相关行业的激烈竞争,想让知识和智慧有效变现,只抱着颜值这块敲门砖,不行。
颜值不过是一个“求关注”的标签
互联网教育产品的明星化运作,在吸引公众注意的同时,也面临过度娱乐化,用颜值遮蔽专业的指责。
比如,HJC48这个女班主任“组合”先天并不娱乐。其中三成班主任有海外留学背景,有人还曾在海外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她们每人负责500位网络学员,跟踪学员的学习进度并在线答疑,一旦学员进度慢了,会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督促学习。不过,和大多数学校里的班主任不同,HJC48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往往画风非常“二次元”:HJC48穿着和美少女组合AKB48类似的白衬衫、格子裙、半筒袜,她们和学员对话时也不叫班主任而叫“班班”,更有“看点”的是她们还上线了一支课间操歌舞MV,有人看过后评价就像是简单版的AKB48表演。
有教育学者认为,对处于偶像崇拜期的青少年来说,HJC48的造型和举止拉近了距离,很容易取得心理上的认同感。但是,模式可以复制“粉丝经济”,培训的实质却不能模糊,不能把在线学员当作粉丝,更不能把老师和学员的互动交流变成“粉丝会见面会”。有学者指出,即便老师被包装成明星,也应该具备并强调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演绎能力,而不是只在视觉系上做文章。
也有评论认为,看似热闹的造星实则是无奈之举。有媒体报道,近3年来平均每天有2.6家在线教育公司诞生,总数已经超过1万家,推出的知识分享或辅导产品更是不计其数。有业内人士撰文指出,尽管某些造星手段山寨味道十足,但是许多产品经理认为,“颜值”“长腿”都是引发炒作的标签,在巨大的市场总量和嘈杂的营销比拼面前,娱乐化的包装想换来的就是一个知名度。
娱乐化营销效果和教育产品用户诉求南辕北辙
在网上不拼颜值就无法走红?未必。一批音乐人、职业培训师、律师就凭借“去娱乐化”“去碎片化”成为知识分享领域的“网红”。一些讲文化、经济甚至物理学的“网教产品”,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作网络教育产品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其中,有人对着镜头一讲40分钟,从好莱坞遭遇中国投资人到《清明上河图》中有什么玄机,从热门影视剧中的文化知识到国内音乐史,见闻辅以动画视频等“教材”,百期节目累计点击量超过5亿次。还有人组织求知社群,每天分享一段语音,并推出根据新书内容摘编的文史和经济故事,也吸引了数千万活跃用户。
如果单纯论颜值,这些知识分享秀的主角,无法和大多数网红媲美。有学者分析,他们之所以走红,离不开精确的定位。许多人学习和阅读的时间被挤压,需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获得知识。对于用户来说,这些知识可能会给予人生启发,也可能只是一笑而过增加谈资,但是比娱乐八卦更耐人咀嚼的浓度,开拓出新的知识分享细分市场。
有学者认为,“去碎片化”是这些案例成功的另一原因。以某网络文史知识分享节目为例,一度主播为了适应等公共汽车等地铁的碎片收听模式,将节目剪辑为15分钟一期,一次也只讲一个段子,没想到网络收听率不升反降。在分析了收听数据之后,他发现许多收听超过3次课程的用户,更倾向于45分钟一节的传统课时安排,并留言表示这样一个专题展开得更加充分。因此,45分钟版的用户黏度也大大超过15分钟版。于是主创仿照课堂模式,推出45分钟一期的专题,一跃成为播出平台收听榜上的热门。
“理解用户对知识的诉求,是网络教育产品成功的关键。”一位互联网研究者表示,娱乐化的营销手段,对于学习和知识分享产品来说,不仅不是最佳方案,效果更可能南辕北辙。娱乐化包装并非万能,也不是屡试不爽提升人气的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