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大这样一个以工科为特色,充满着逻辑思考的地方,有着一个“神秘组织”,里面充斥着“不正经”的人们。他们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甚至3个月不洗澡,不过并不是为了学习这项伟大的事业,而常常是为了一出戏。他们有时活泼,有时深沉,有时呆萌,有时欢脱,但只要站在舞台上就时时投入、时时沉醉。这个“不正经”人大本营的名字就叫做阳光剧社。今年夏季,阳光剧社在闵大荒组织所有地处闵大荒的大学的学生们搞了一台仲夏戏剧节,吸引了闵大荒“男校”和“女校”所有学生们的关注。
10年前,我成为这个“不正经人”大本营的成员。
2004年,我还是大二的学生,曾经登上过一次上海交大菁菁堂的舞台,那时的我对戏剧没有完整的概念,只不过入社后看着学长学姐们排演了一部原创悬疑剧 《窒息》。
王琪珑学长是阳光剧社的第一任社长,1996年的夏天。他和两位同学一起创办了交大第一个戏剧社团。当时的闵行颇为荒凉,只有南区和北区建成校舍,东区还是一片农田。绝大多数是工科专业,他所在的18系是当时仅有的两个文科之一,专业是文化艺术事业管理。
当时的交大没有戏剧类学生社团,但他想在主修文艺类课程的同时能够有一些相关的实践和体验。于是在1996年8月军训期间,他和同学孙平、麦欣一起讨论,想要成立交大的第一个戏剧社团。结果剧社的成立也是一波三折,当时的系总支书记听说他们要在军训期间成立戏剧社团,第一反应是不务正业,一状告到了孙平的爸爸那里。不过最后剧社还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张”了。
1996年成立的阳光剧社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人懂话剧表演,大家只有一腔热情和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为了学习哪怕一点点东西,他们就得到其他高校兄弟社团取经。王琪珑最念念不忘的是:“记得当时到复旦大学观摩燕园剧社在相辉堂的演出,看到他们台下几百名学生观众,很是羡慕。自己心里也暗下决心,要回到交大菁菁堂演出。”
2004年时的阳光剧社社长张华玉带着我们排演原创剧目“哈哈大学”。能够全身心投入地一起努力做好一出戏,经历初赛、决赛、展演的考验和锻炼,不管何时回想起来都是我成长路途上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我的人生从此拐了个弯,我感觉有一扇窗在我面前打开了,这是作为一名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工科交大学生以往20年生命中从未窥望过的世界。
2006年毕业时,我在很多专业对口的单位和公司都尝试过,并不喜欢,似乎身体里有个躁动的小人儿高喊着“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就在那时,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对我伸出了橄榄枝,聘请我担任编剧。从2007年到2008年,我频繁往返于徐汇和闵行,没有表演训练教材,我自己整理编辑;没有剧本去排练,我自己来写。我一边在戏剧学院和话剧中心的各种旁听课程和新奇工作坊中偷师,一边在自学中锻炼、琢磨并大胆的实践。
当时的我,带着新被招入阳光剧社的孩子们。他们就像最纯洁的小白鼠一样积极地配合着我的实践,他们羞涩、内向、腼腆、笨拙,但也充满好奇和渴望地吸收着我向他们展示和灌输的一切。很多年后,当我有了足够的薪酬和自己的汽车,回想起那个挤公交赶地铁黑车都舍不得打的自己,我仍觉得那段岁月,我成长得最快,过得无比充实,更觉得阳光剧社赋予我的更多。
2007年,“笑缘戏聚”入围决赛,那是我为剧社写的第一个戏。尽管心怀忐忑,但我还是邀请了我能邀请到的剧社老人们都来捧场。阳光剧社对于他们的意义同样重要。
杨林学长是《窒息》的第一任导演,他最遗憾的就是剧社辛苦拍了一部戏却因为经费不足未能上演,所以他毕业后每年都捐一部分工资给剧社。我还记得张林玉对我说,阳光剧社在菁菁堂丢人了跌倒了,一定要在菁菁堂再站起来。因为,2005年毕业晚会上,阳光剧社成员们告别演出时因为设备故障被观众们哄下场来。2007年我们得了二等奖。随后我又继续帮阳光剧社做了原创校园相声剧“毕业那年我们说相声”、传奇古装剧“往生”、都市黑色喜剧“人民警察”、纪念钱学森前辈逝世的话剧“传承”。
可以说我身为编剧或导演,80%的作品都是为阳光剧社创作出来的,仿佛只有这里才是我最自由狂放最无拘无束的灵感之源。
所以当我作为大学生话剧节的制作人,再一次看到阳光剧社出现在决赛舞台上,我既为他们的执着、热情和努力而感动,又为他们的业余、粗糙和失落而惋惜。就在那时候,我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其实也是为了我自己做些什么。我想把我学到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与学弟学妹们分享。我一路热血沸腾,一路战战兢兢,一路披星戴月,一路甘之如饴。
热爱戏剧的道路无限宽广,从校园戏剧到职业领域,再到更专业的艺术追求,我发现戏剧的天地有那么多山峰等着去攀爬,有那么多的星辰等着去采摘,可不管征服了多少星辰大海,我依然会记得在阳光剧社排戏的日 日夜夜,那是我的初心始萌,也是我的心灵港湾。
戏剧是源于生活也是回馈于生活的,我们学习表演,不一定是为了扮演好舞台上的角色,更是为了扮演好生活中的角色。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比学会做戏更重要,而这些,都是阳光剧社的前辈、后辈、每一个美好回忆的瞬间所教会我的。(作者曾担任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的制作人,阳光剧社的成员,戏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