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究竟有多风马牛不相及?材料专业和化学、物理专业又有多少相关度?新学期,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分别组织教授队伍,准备前往中学举办科学讲座,提升中学生对高校学科的了解。“原本一到两周一次的科学讲座,现在将达到至少一周一次。这既是对中学生的知识拓展,也是为了配合明年即将实施的高考新政,使他们未来选择专业时不至于太盲目。”上海交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明年将实施的高考新政,考生将按照专业填报志愿,这使得学生如何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大学的学科,并且更好地进行匹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让中学生更了解自己如何与专业匹配
“明年新志愿填报方式对学生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某高校一位每年参加高考招生的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根据目前的高考志愿填报新政可以推测,由于按照专业填报志愿,因此,原来每年志愿填报表上的“服从调剂”就失去了意义,甚至志愿填报中不会再有“服从调剂”这一选项。学生所填的几十个专业志愿,理论上来说必须具有相关性,这非常考验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和对大学专业的了解。
“过去我招生时接触的中学生和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分数如何与大学的录取分数匹配。在中学,从老师到校长都是如此,但这些中学的老师们是否能够更负责任地告诉学生,他与财经类专业的匹配原因,或者学生与自然科学类或文史类专业匹配的原因呢?几乎没有。”这位教授告诉记者,因为大多数时候,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考上大学或者考上好大学,是中学的目标,至于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或者学校,则变得不那么重要。
而某高校一位招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在接受高考学生咨询或者研究学生志愿填报表时,发现高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有个位数比例的学生会完全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研究自己心仪专业的特色学校排名,而不会受到其它“诱惑”。更多的学生是按照分数和高校学科的排名来填报志愿,更有学生从第一志愿到第四志愿分别填报了建筑学、新闻学、心理学、金融学,根本看不出他的爱好究竟是什么。
如何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大学仍在探索之中
“过去,我们无法在学生入学前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引导,只能在学生入学后延长他们的‘犹豫期’。”华东理工大学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包括华理在内的沪上高校,都留出了开学两周甚至更长时间,让各个专业的导师与学生交流,让他们入学后了解专业。但是未来如何使得学校的专业制度与高考新政更匹配,高校仍在摸索之中。
而原本高校实施的转专业政策,仍然有着很多限制条件。华东理工大学今年新学期开学,有200多名学生从原专业转入了新专业学习,但其中很多都是从热门的化学工程等专业转入人文社科类以及自然学科。据华理教务处负责人黄婕介绍:“目前大多数情况下,高分专业可以转入低分专业就读,或者根据学生申请转入院系的规定来决定能否转专业,但在未来高考按照专业填报志愿和录取的情况下,学校该如何来满足学生入学后的需求,仍然需要探索。”
据介绍,国外综合性大学在招生时,并没有专业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修读完相关学分,就可以申请这一专业的学位。近日来沪访问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学院教授辛迪·考克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伯克利分校的许多学生甚至到了3年级时还在不断地“换”专业,而她所在的艺术学院,任何时候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放专业修读的大门,几乎每年都有学生从金融专业转到她所执教的音乐艺术专业,“更多的情况是学生修读了双学位——音乐艺术的学位和一个工程类或者自然科学专业的学位。”
“关键不在于他们有几个学位,而在于他们可以有改变的机会。”本市一所高校的一位院长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在进入大学之后,假以时日,学生会比我们想象的更理性。